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学案
课后练习
2025-02-02
内容预览:
古代诗词三首
一、重点提示
学习目标:
1、领会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的艺术特点
3、体味语言的精练
知识点:
1、《木兰诗》与《乐府诗集》:北朝民歌大多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曲,《木兰诗》是长篇叙事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白居易的“讽喻诗”:白居易诗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最重视的讽喻诗,这些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观刈麦》也是一首叙事诗。
3、爱国诗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他也是我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抗金英雄。
4、《木兰诗》主要内容:本诗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开篇写木兰无心织布,造成悬念。接着写木兰辞别父母,既描写了宿营地夜晚空寂荒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又表现了木兰思念家乡的细腻的少女情怀。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作战文章略写,凯旋后,她不慕功名利禄,辞官还乡,表现了对家乡对亲人对和平的热爱。回家后,家中一片欢乐。恢复女儿身的木兰出门看伙伴,用伙伴们的惊叹来衬托木兰的机智,形成喜剧的结局。最后以双兔比喻,对木兰作了讴歌和赞美。
5、《观刈麦》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妇人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开头四句交待小麦成熟的季节,引出下面麦收的忙碌和辛苦,“足蒸……”四句实写割麦场景,并对心理加以刻画。接着写了一位拾麦者,这就令人思考沉重的社会现实。末六句将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触景生情,感到惭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破阵子》主要内容:
点击显示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学案】相关文章
济南市26中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枣庄市2009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暑假语文作业安排
2010--2011学年度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8)
《山市》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顾城的诗
《比尾巴》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检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文默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50903/
上一篇: 《少年闰土》写法提示
下一篇: 《新型玻璃》词语解释
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