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片断赏析

《只有一个地球》片断赏析

教案设计   2024-11-30

(教师出示有关宇宙和地球的电脑课件,老师在优美的配曲中动情诵读: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同学们看到了吗?它就是——地球!)

【神秘的宇宙,悠扬、柔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感而又充满遐想的情境,加上教师诗化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锁定,使他们仿佛置身其中。这样的情境创设和激情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师:地球,你还想把它叫什么?

生1:我还想把地球叫做母亲。

师:好,真是亲切的称呼。

生2:我还想把地球叫做家园。

师:对,地球就是我们的家。

生3:我想把地球叫做摇篮。

师:摇篮,你一定是个非常热爱生命的孩子。

【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球人格化,拉近了与地球的情感距离,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老师用手势作朗读提示,指出根据对语意理解的不同,朗读的重音位置也不同。)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并质疑问题。)

师:从同学们的疑问中,我发现你们特别想知道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能否先解决这个问题呢?也许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其他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同意我的建议吗?(生:同意。)那好,我们就先来看看地球可爱在什么地方?用你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学习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者深知其中的道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用征询的口吻提出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这些都充分凸显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新理念。】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认为从“晶莹”、“透亮”、“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等词语看出地球是非常漂亮的。然后教师提示并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行感情朗读每个学生读完后,教师都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读。)

【教师十分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验和多元理解,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以读悟情,培养语感。】

师:从同学们朗读的语调和表情,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地球母亲的热爱之情,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欢迎吗?

生:欢迎!

(老师动情朗读,学生不禁热烈鼓掌,随后师生又充满激情地一起朗读。)

【在这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朗读相互交流,共同体验情感,也为以下学习地球遭到破坏时的情感转折做好铺垫。】

师:你们动情的朗读让我陶醉了。这么好的句子,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试试吧。

(学生练习背诵)

【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把阅读教学“感悟、积累、运用”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经过讨论,大家感到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她无私的“慷慨”奉献上,而课文中地球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没有具体说明,于是教师提示同学们根据课外阅读和网上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发言。)

生1:地球妈妈供给我们的海洋是一个蓝色的宝库。据有关资料说,如果把整个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以得到五百五十万吨黄金、一亿吨白银,还有许多贵重的金属。

生2:地球妈妈为我们人类提供的植物极其丰富,根据植物学家统计有40万种,我国就有3万种。

(其余几位同学还分别介绍了自己所查阅到的地球上煤、石油的储存量以及地球陆地的总面积等资料。)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料来补充说明地球的“慷慨”,既凸现了“简约——扩展”这一辩证的语言文字训练方式,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师:从同学们查找的资料足以看出,地球妈妈“慷慨”地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哺育着地球上的’多亿人口。(板书:人类?)然而今天,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的呢?

(话锋一转,出示cai课件:在悲凉的音乐声中,地球母亲被人类破坏、摧残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现场一片沉寂;学生在哀婉的音乐中静静地观看着、思索着,人人神情严肃,个个都沉浸在对地球妈妈痛苦的感受之中。)

师:(语调低婉)能说说让你感触最深的画面吗?

生1:(心情沉痛地)当我看到砍树那一幕,我觉得地球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漂亮的衣纱被人类无情的手给破坏掉了,我觉得非常难受。

生2:(激动地)我看到每个画面都很难受。比如说砍树……(话没说完就忍不住用手擦眼泪,说不下去了。在场的所有人也都被震撼和感染了。)

师:(强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边抚摸孩子的头边安慰):很难用语言表达是吗?爱妈妈的孩子都会心疼的。

(先后有七位学生分别从动物被残害、树木被乱砍滥伐、空气日益严重的污染等方面说了自己的感受,并表示出十分的焦急和痛心。)

师: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地球妈妈如今已伤痕累累,我们禁不住伤心落泪,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员发出的那句感叹:我们这个地球——(生:太可爱了!)同时,又——(生:太容易破碎了!)

(此时,师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师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板书:易碎)

【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严老师利用图像与音响,配上饱含真情的语言,再次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引起心灵的共振,架起了文本与学生的情感桥梁。】

师:地球易破碎的原因在哪呢?

(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感情朗读,并联系生活中所见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那么,你们怎么看待人类的这些行为呢?

生1:我觉得人类太可耻了。

生2:我觉得人类很残忍。

生3:我觉得人类恩将仇报。

生4:我觉得人类不顾后果。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启发学生真正地由课本走入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很自然地渗透了人文教育。】

师: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你此刻的心情来说说这段话。

(出示完型填空,学生先独自进行填写练说,然后相互交流说,最后请学生代表说。)

生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是无私的,它慷慨地向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但是,因为人们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不但使这些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面对伤痕累累的母亲,我

们落泪,我们惭愧。

(一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同学们创造性地说出抒发情感的末句。)

生2:面对千疮百孔的母亲,我们落泪,我们伤心。

生3:面对伤痕累累的母亲,我们伤心,我们落泪。

生4:面对慷慨无私的母亲,我们心焦,我们惭愧。

……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来,我配合你们说说,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我们就说各自的感受!(师生再次充满感情地说读。)

师:(动情地)难怪宇航员目睹地球时,发出了如此痛心的感叹——

生:(接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屏幕再次显现这两句话)

【运用完型填空,较好地概述了课文内容,特别是末句让学生任意扩展说,充分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更是一种极好的语言训练方式。由于这种语言训练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所以,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师生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经讨论,大家都认为人类还不能移居到地球以外的星球。)

师:既然我们不能移居,我们只能怎么做?

生1:保护地球!

生2:我们要爱惜地球!

生3: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抹去地球妈妈的眼泪!

生4:我们只能自己拯救地球!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生: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

(生:只有一个地球!)我知道同学们此时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样吧,把你最想对地球妈妈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向大家述说你心灵的呼唤?

(学生认真、激动地写,然后争相站起,激情表达。)

生1:亲爱的地球妈妈,我们爱您,几十亿的地球儿女都爱您。

生2:地球妈妈,几十亿的地球儿女已经醒悟,我们会保护您的,妈妈!(鼓掌)

生3:地球妈妈,请不要伤心,不要流泪,我们会找回您的青春美丽,再为您披上美丽的纱衣。

生4:地球妈妈,#月!!日是您的生日,您的儿女会祝福您的。

生5:地球妈妈,您曾经有一份美丽摆在我们面前,可是我们没有珍惜,现在失去了才觉得后悔。如果您的美丽还能再回来,我们一定会爱护您。如果一定要在这个“美丽”上加一个期限,我们的希望是永远,永远,永远!(听众热烈鼓掌)

【在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激情得以飞扬时,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话、写话,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凸显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要求。同时,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师:(动情地)

同学们,你们真情的呼唤感动了我,我仿佛也看到了地球妈妈那含泪的微笑。善待地球,珍爱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手指课题)——

(生: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生:—只有一个地球!)(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教师充满激情地三次引读课题,使学生体味课文的情感达到了高潮。真可谓:以情激情,方能使情感的潮水波起浪涌。】

(这时,耳边响起了《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课件伴随着歌声滚动出现人们治理地球的图片,课在歌声中结束。但学生还静静地坐着不肯离开。)

师:(在乐声中)同学们,现在已经下课了,还不想离开吗?其实课外有我们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这儿有一些网址和书目,送给你们好吗?(老师发给学生卡片,师生互道再见,学生的心绪仍难平静,依依不舍地离座。)

【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寻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大语文观。另外从学生外显的不舍情态可以看出,这节课人文教育的效果不但写在学生的脸上,也已深入到他们的心中。】

点击显示
【《只有一个地球》片断赏析】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5144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