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流真情方能出好文

流真情方能出好文

教学分析   2025-01-27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何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有话可说;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写;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四、多加肯定,少点批评,鼓励成功。

正文: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社会经验少,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所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深远的意义是我们指导作文的首选。可让学生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误会与矛盾;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等,笔触从学校家庭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

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写。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写。如:我教学生第一次习作,并没有急着把写作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抓住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发现了可写之处,自愿完成的。那天早上,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姗姗来迟,他急促地呼吸声和额头上的汗珠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他家离得很近,不需要累成这样,当我问明原因才得知,妈妈病了没人送他上学,他一个人用了46分钟走到了学校,这让我非常感动,即兴把这节的语文课内容换成了习作课。我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这位迟到的学生,让同学们现场提问,了解他当时的想法,并进一步讨论是否认同他这种行为?这节课过的非常快,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受到了触动,第二天,他们纷纷把自己写的习作拿给我看,有的题为《46分钟》,有的题为《迟到的启示》,还有的题为《我的学习榜样》……一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作文,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让别人对你文章感兴趣,你就成功了。

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

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苍白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有一次,我布置了题为《温暖》的习作,一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读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出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2、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观察感知的习惯。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得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望题兴叹”。

3.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多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写作的成功之路。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多练笔: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如模仿性练笔、想像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

多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四、多加肯定,少点批评,鼓励成功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成功激励成功”。

向各级刊物投稿。为鼓励学生投稿,老师可专门印发省内外小学生报刊、杂志的邮编、地址、网址,供学生选择,使投稿有针对性。学生作品一旦发表,应立即向学生表示祝贺,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写作中来。

总而言之,要注意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创设写作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汩汩真情,方能写出好文来。

参考文献:

1、《安徽教育》2005年第1期《让兴趣成为写作的动力》。

2、《学科教育探索》2004年第1期《从体验入手让学生乐于写作》。

3、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点击显示
【流真情方能出好文】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51746/
上一篇: 《家乡的桥》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