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案7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课文,理解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
2、欣赏散文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寄托于“雨”的情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雨,是大家熟悉的。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淅沥,冬雨迷蒙。雨,落在地上,有时也会落在人的心上。雨,会引人遐想,勾人情思。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雨,描写雨景、雨声,议论“雨”引发的思索,抒发他独特的感受,给我们奏响了一首动听的“雨中曲”。这首曲子优美动人,委婉多情,聆听雨,聆听这首曲子,会引起读者多少共鸣,多少遐想!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等地写作讲学。他是大学英文系毕业的,却成了文坛一位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
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他的母校是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他曾到母校参观,也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余光中对大陆对家乡的情感是非同寻常的。
他曾说:“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我们读的这篇散文《听听那冷雨》,就是抒发了作者的乡愁乡思,写作者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三)理解掌握字词
本文宜详细地给学生讲解字词。先给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字词,老师讲解一番。字词学习不能作为课文的附属,有时可单独列出学习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
字词有: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三月5,6或7日。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比较:蜇,螫。
料峭:形容微寒,多形容春寒。春寒料峭。(汉语词汇是多么丰富!)
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例: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霏霏细雨:霏霏,雨雪纷飞;烟云很盛。比较,菲菲:花草茂盛、美丽。
安慰孺慕:孺慕:爱戴、怀念。
仓颉:见书下注释。
滂沱:特别要注意前一字读第一声。
百读不厌:厌,为满足。
舔与舐区别。鸹犊情深。
蜗牛:比较才学的“蜂房水涡”。
蠢蠢而蠕:蠢蠢,形容蠢动的样子。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功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云气氤氲:见书。
岑寂:见书。比较涔涔
雨意迷离:迷离,模糊和难以分辨清楚。
宵寒袭肘:宵,夜。比较,霄:云,天空。
石破天惊:石破天惊逗秋雨。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现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本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境。
湿黏黏:黏同粘。
忐忐忑忑:心神不安。
羯鼓:见书。
寒濑:见书。比较“水獭”。
舐:舔。
翩翩:很快地飞。轻快地飞舞的样子。
擎天:读法注意。意为向上托举。
嘈嘈切切:前字读第二声。
苔藓:阴花植物一类。
沉思冥想:冥,深。
鸟声啾啾:读法注意。
讲解诗句和学习一下原诗:
1、荡月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2、商略黄昏雨
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附原诗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王维的《终南山》,简练的八句,就写出了终南山磅礴的气势。诗人完全不采用通常的山水诗中突出山水泉石、丛林古木的描写手法,而是从全局着眼,从大处落墨。写它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涯无际的广度。这就把整个终南山的山势通过总体性的布局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觉得是在观赏一幅巨画。“连山到海隅”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极远以致无法见其端际;“阴晴众壑殊”又把人们视野展到极宽以致难以穷其变化的境界。而“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两句,又使画面的构图留有足够宽广的天际,一则不使人感到充塞,二则烘染云气的变化又会反衬山势的开扩。可谓“展或大或小之图,写百里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而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说郭画学秘诀》)诗的结尾“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则形同山水画中随意点缀的一两个小小的人物形象,虽写了人,但使我们感到在这广阔的山区实在是难以见到人。这种随处点染的构图效果,更突出地反映了这首诗完全用的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笔法,充分体现了绘画的构图美。)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赏析:
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乃作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白石平时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燕雁无心”。燕念平声(yān烟),北地也。燕雁即北来之雁。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际,家国恨、身世愁实非晋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写出忧国伤时之念。太湖西畔一语,意境阔大遥远。太湖包孕吴越,“天水合为一”(龟蒙《初入太湖》)。本词意境实与天地同大也。“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一语,本有商量之义,又有酝酿义。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此句的数峰之清苦无可奈何反衬人亡万千愁苦。从来拟人写山,鲜此奇绝之笔。比之辛稼轩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又是何种不同的况味。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是陆龟蒙的故乡。自述:“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大籍识大义”,白石则精于礼乐,以布衣而对传统文化负有高度责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上的认同感,使白石有了“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即是这种认同感的体现。怀古正是伤今。“残柳参差舞,”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白石本词用舞字结穴,蕴含无限苍凉悲壮。)
(四)布置课后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第二课时
(一)同学们课后读了课文吗?感受怎样?有没有体会语言之美?
请学生谈谈体会感受。畅所欲言为好。批评文章也可。
(二)阅读欣赏课文内容。
同学们,听听那冷雨,题目看作者着重于听觉来感受雨。那么除了听雨,有没有写观雨呢,文章哪些段落写观雨嗅雨?
1——4段。
那么5——12段,大体上是写听雨。其实听雨只是作者感悟雨的方式,作者要借雨来表达他的情怀。所以这里的雨不管是观的、嗅的、听的,都形成了很美的诗的意境,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思,我们要深加体会。
1、学生读1——4节思考:
第1——4段从哪里的雨写到哪里的雨?这些雨有何特征,有没有看出作者的情怀?
这1——4段中,有没有你不懂的句子和词语,可提出来讨论。
——解读这部分内容。着在讲解,从台北的雨写到对大陆的怀想,从雨的中国意蕴写到雨的特点滋味,再写到美国的雨,又详写中国雨的情味和古典的意蕴。
——突出了什么情怀?怀想中国之雨,突出乡思之愁和故国之恋。余光中笔下的雨,是中国之雨,乡愁之雨,也是文化(引用古诗文意境)之雨。意境深远,内涵丰富。细加体会,才能领略文章妙处之一二。暂时没领会不要紧,以后还可多读多领会。
——具体有哪些句子理解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
2、学习5——12段内容。
哪句话承上启下?第5段第一句。这部分作者听了那些特别的雨声?
A古典之雨少年到中年到白头之雨
B树上屋上之雨
C日式古屋上之雨
D伞上之雨
——再读一遍5——12段,体会这部分你最欣赏的好句子,说说句子的内涵和意境。
A.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如何理解这句中的四个词?各有什么意味,结合句子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古中国曾经多难,雨声缠绵,让人感觉凄凉,凄清,凄楚,如今故乡离得远,于孤岛上,听雨,便是凄迷,就有些迷茫了,大陆多年不年,于今会是怎样,不是有些迷茫吗?
B.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
文人雅士的爱好,与雨交融写,突出了他们的雅兴。竹楼之雨也是古典和中国的。
C.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
形象地写出了台风台雨的特征,声响巨大,翻天倒海。语言极为生动。
D.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为什么这里的句子不用标点符号?这样断句形成一种怎样的意韵,你觉得好不好?
这里的句子一气呵成,循的是诗的节奏,给人一种诗的意境。意象密集地闪现,仿佛一个个镜头闪过,组合成一个画卷,突出雨下得酣畅淋漓,下在广大的中国土地上。这正表现了诗人乡思满怀,那江湖的一切,那大中国的画面都在雨中闪现在作者的眼前。突出了他的故国之思,家乡之恋。作者曾在川地呆过不少日子,所以此处特别提到了四川。
E.还有的好句略。
学生如要说,可再说说。从形象、内涵、情感等方面去体悟,也就欣赏了意境之美。
(三)内容和写作特色小结
余光中诗意的散文,我们领略了一斑。好的写景散文是美文,作者以丰富的词汇,优美形象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广的意境,为我们写尽了雨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乡愁之感。
作者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
作者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功底,又学贯中西,所写之文纵横捭阖,我们要多读细加体会。
附录学习余光中诗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