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我爱的中国》之延伸
1、课题“别了,我爱的中国”当中的“别了”,一般的理解是“离别”,如果理解的细腻一些,又可以理解为7“惜别、痛别、暂别、永别、伤别、哭别”等。请联系整篇课文细腻准确的理解“别了”。
提示:
(1)“然而,我终将在这个大时代中工作的,……暂别了,在各方面战斗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2)“……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他们,毁灭他们!”
2、“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是课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1)对亲友的留恋之情。“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的响着,我眼眶湿润了,我的眼泪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2)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两岸是黄土和青草,……海水满盈盈的……”
(3)报效祖国之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他们,毁灭他们!”
3、“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前后三次出现在课文中,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什么效果?
提示:
(1)有机地联系了亲友的送别、沿途的景物、作者的联想三个方面的内容。
(2)作者情感的表达层层推进,不断深入,不断强化。
1、《别了,我爱的中国》背景调查
《别了,我爱的中国》是郑振铎先生写作于1927年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留给我们很多疑问。1927年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郑振铎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中国?郑振铎先生怎么会写下这篇文章的?……
请你查阅有关的历史资料,并将你获得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别了,我爱的中国〉背景调查》。
2、制作“离别”专辑
“离别”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常见的命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描写离别的文章诗词。请你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离别的美文佳句,并将它们汇编成一个专辑。专辑的栏目设置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比如分成“诗歌”、“散文”;或者分成“朋友间的离别”、“亲人间的离别”、“同学间的离别”等。这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阅读提示: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领袖。他领导了举世闻名的美国黑人争取民权运动,获得了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金。这篇著名演说《我的梦想》是他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发表的,20万在场听众被他的意味深长的演说深深打动,重新燃起实现全世界所有人种都平等相处的希望之火。
我的梦想
此刻,我们站在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的富有象征性的影子里。是他,在100年以前签署了《解放宣言》。这个伟大的法令,就像一座宏伟灯塔,给千百万遭受着灭绝人性的不公正的毒焰残酷烧烙的黑奴带来希望之光,驱逐了那漫漫的镣铐下的黑夜。
但是,100年以后,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悲惨现实,那就是黑人仍然没有获得自由;100年以后,由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黑人仍然过着屈辱痛苦的生活;100年以后,黑人生活在无限的物质繁荣的大海中的一个贫困孤岛上;100年以后,黑人仍然可怜地被丢弃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发现自己像被放逐的人一样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因此,我们今天来此大声疾呼,让人们知道我们骇人听闻的处境。
今天,我要对你们说。目前,尽管我们面临重重困难和挫折,我依然心怀梦想,心怀一个深深地扎根在美国人民梦想中的梦想。
我心怀梦想,那个梦想就是,终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从她的信念的真正含义的洗礼中挺身而起,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我心怀梦想,那就是,终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坡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能像亲兄弟一样同桌共餐。
我心怀梦想,那就是,终有一天,即使密西西比这样一个像沙漠的酷热一样到处弥漫着压迫和非正义的毒焰的地区,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沃土绿洲。
我心怀梦想,那就是,终有一天,我的4个孩子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那儿不以肤色取人,而是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品质。
今天,我心怀着一个梦想。
我心怀这样一个梦想,那就是,终有一天,亚拉巴马州将会出现黑人的男孩和女孩能和白人的男孩和女孩亲兄妹般地携起手来的美好情景。
今天,我怀着一个梦想。
我心怀这样一个梦想,那就是我们终能填平所有的人间沟壑,夷去所有的世间屏障,变崎岖为康庄,易坎坷成平原。到那时,上帝的光轮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基督。
这就是我的梦想,这就是我回到南方的信念。怀着这种信念,我们将从绝望的深渊里挖掘出希望的宝石;怀着这种信念,我们将能把我们国家的刺耳的嘈杂声改变成亲兄弟合奏的美妙和声;怀着这种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进监狱,一起为争取自由挺身而起,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必将获得自由。
到了那一天,所有上帝的儿女将能唱起寄寓着新含意的颂歌:
我的国家,
自由、芬芳的大地,
我歌颂你,
这父辈逝世的土地,
这朝圣者向往的土地,
自由的钟声,
在处处山腰鸣起。
如果美国将是一个伟大的国家,那么这个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让自由之钟在庞大无比的新罕布尔什的山顶鸣响吧!
让自由之钟在巨大的纽约山脉鸣响吧!
让自由之钟在那高耸入云的宾夕法尼亚阿利格尼山脉鸣响!
让自由之钟从科罗拉多的落基山脉的雪峰鸣响!
让自由之钟从加里福尼亚蜿蜒的山巅鸣响!
让自由之钟从佐治亚的岩山鸣响!
让自由之钟从田纳西的了望山鸣响!
让自由之钟从密西西比的座座小山上鸣响!在处处山腰鸣响!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使自由的钟声鸣响,如果我们能让自由的钟声响遍每一个乡间村落、每一个州、每一个城市,我们就能加快实现我们的梦想。那时,所有的上帝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人和异教徒、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一起携手合唱那富有黑人精神的歌曲:终于自由!终于自由!感谢上帝,万能的上帝!终于我们赢得了自由!
1、“我的梦想”是什么?
2、这篇文章和课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别了,……》
长这么大了,你有过离别吗?有没有感触特别深的?
现在,你即将面临离别。离别学习生活六年的母校,离别朝夕相处的小学同学,离别和蔼可亲的老师,因为你即将小学毕业了。
选择你生命中的感触最深的一种离愁别绪,模仿课文借景抒情、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别了……》。◆[200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