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字相关解析
知识扩展
2025-02-04
一、定义
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即本来没有那个字,现在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不另造新字之情况下借用旧字来充当新义,就成了假借,“令”本义表命令的会意字,后来指县令。
二、举例
“长”原来表示:头发长得长,年纪大,后来借作“长老”的长,“县长”的“长”。
三、学者的话
清代学者孙诒yi曾说:“天下之事无穷,造字之初,苟无假借一例,则逐事而为之字,而字有不可胜造之数,此必穷之数也,故依声而托以事焉。视之不必是其字,而言之则其声也,闻之足以相喻,用之可以不尽;是假借可救造字之穷而通其变”。
四、特点
一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
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即:旧字翻新。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
例如:
来:本义是指“麦子”的象形字,假借指到来的“来”;
令:本义是指“命令”的会意字,假借用于“县令”的“令”;
长:本义是指“年纪大”的象形字,假借用于“长官”的“长”;
道:本义是指“道路”的会意字,假借为道德的“道”。
它:本义是指“蛇”的象形字,假借为表动物的代词“它”。
点击显示
【假借字相关解析】相关文章
作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多音字的趣辨
《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演说》知识延伸
《雨霖铃》浅析
《我为你骄傲》 考点练兵2
丑小鸭与理想
生命·自然·超越──利奥波德《沙乡年鉴》读后
负担
参考资料
孙中山演说:“民权主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53337/
知识扩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