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编写说明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编写说明

教案设计   2025-01-22

在高中语文课中增设《中外传记选读》这门选修课,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这次课改的一种尝试。现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记选读”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

从课程性质上讲,可以首先把这门课定位为励志教育的课。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学生阶段,传记阅读对自己的影响是很大的。像我们这样一代人,在五六十年代,上中学的时候,都读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古丽雅的道路》、《我的一家》等等,那种追求人生价值的奋斗精神和革命理想,就通过这些传记作品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之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一代人的人生观。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连饭都吃不饱,但我们把保尔·柯察金那段关于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名言背得很熟,用来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刻苦学习。好的传记对我们的人生教育是非常有用的教材。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有偶像与楷模,有高远的人生目标的激励;应当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和那些杰出的人物“约会”,触摸那些成功人士独特的生活轨迹,体味他们的苦恼与欢乐,思索他们的经验与忠告,细察各种人生况味,感受精神的提升,学会逐步从多种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寻找适合发挥各自潜能的契合点。其实现在的中学生他们也在渴求阅读某些传记作品,即使我们不开这门课,他们自己也会找传记来看。现在我们开设这样一门课,满足了同学们的要求,对于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传记作品,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成长,一定是大有好处的。这可能是同学们比较喜欢也比较容易进入的一门课。

我们强调这是一门励志教育的课,但同时不要忘记这又是语文课,是语文选修课,是学生自学为主的阅读课。励志教育是一个目标,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提高语文阅读素养,引起学生对优秀传记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口味与习惯。具体做法,下面还有一些建议。

这里先说说本教材的内容框架与特点。教材采用的是文选的形式,共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包括杜甫、鲁迅、毛泽东、贝多芬、达尔文、马克思、沈从文、杨振宁、蒙哥马利和比尔﹒盖茨,等等。其中前六篇是精读,第七、八两篇略读,最后两篇为课外阅读。主要是考虑到选修课的课时安排,篇幅有限,不可能都是精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这些课文的精读或者略读范围,但建议精读保持五篇以上。课外阅读的2篇在学生的课本中没有选收课文,只列出篇目和阅读提示。教学中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的传记作品。

从选收的传主来看,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业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而且大都是中学生有所接触、可能又有兴趣更多了解的杰出人物。当然,选文的标准是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够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同学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此外,也充分考虑到选文的生动、有趣,照顾到高中生普遍的接受能力和阅读心理。所选篇目都是比较好读的。传记的文体也有所照顾,其中多数为经典性的传记,也有少数是一般的人物小传。传记的种类很多,有比较标准的纪实性传记、有作者自述的自传、注重学术性的评传,还有人物小传、回忆录、传记小说,等等。教材选收的传记,尽可能兼顾到不同的传记体式和不同的写作风格。

有些老师对教材提出意见,认为不应当只选现代和外国的传记,可以同时选一些中国古代传记。这个意见在修订时可以考虑。但当初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必修课中古代传记已经有专门的单元,所以选修就不再选收古代作品了。

前面谈到,这是一门励志为主的课,同时又是语文的选修,所以无论如何应当当作语文课来教来学。这里有一个建议,就是尽量配合高中阶段语文必修课的学习,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训练,让学生从传记阅读中能够初步学习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养成对传记阅读的兴趣,尝试对人物的观察、描写与评述,提高读写能力。这门课的教学是否成功,要看能否把励志教育和语文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能否真正吸引学生、引起他们对传记阅读的兴趣。

比如,杜甫、鲁迅、毛泽东、马克思,等等,必修课都曾经学习过他们的作品,现在从传记角度了解和熟悉他们的生平事迹,反过来可以重温必修课学过的内容,可能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杜甫传时,为引起学生对这篇传记阅读产生兴趣,可以布置学生先回顾在课上或者课外读过的杜甫的诗,包括读过的其他唐诗,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出发,尽力想象诗人当时生活与创作状况,看能否找到历史的感觉。然后,在传记的阅读中“印证”和丰富自己原来的想象。还可以用“互文阅读”的办法,即将自己已经学过的杜诗(或者传记引述的诗),与传记中有关的记载做比较阅读,加深对作品的感悟与认识。在此基础上,转向对杜甫的人格、文品的探究。

和其他课程不同,这是阅读为主的选修课,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同学们自己去读。教师主要起导读的作用。建议每一课布置阅读之前,教师能简要讲解有关传主的背景知识,包括其生平事迹轮廓,传记阅读的重点以及学生可能较难理解的部分,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讲解应当有针对性,是导入式,不必面面俱到。每篇课文前面有简要的“阅读提示”,主要是给学生参考的,其实这也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布置阅读前,应当认真研究这些提示,根据这些提示来指导阅读。

老师的讲解不一定很多,但应当突出重点,除了提示对传主事迹或者人格精神的理解,应当特别注意帮助学生鉴赏传记的写作艺术和文体特征。比如鲁迅一篇,就应当重视对这篇回忆录的艺术赏析。要让学生了解:一,萧红如何以细腻感觉捕捉传主日常的生活化细节,随意点染,就把鲁迅写活,展现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二,这篇作品与一般传记不同,文学性很强,作者感情的融入非常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因为是回忆录,有许多印象片断的重现,包括对一些生活细节的捕捉与体味,描写似乎很随意,甚至有些零碎,却一点也不觉得烦琐,读着读着,许多印象就连贯凝聚起来,让我们看到鲁迅生动丰富的个性,看到伟人生活化人情味的一面。三,注意这篇回忆录的叙述角度,特别是对传主情感评价的心理视角,作品中的“我”往往一身二任,既是事件发生的见证人,同时也是事件的评价者。这样的鉴赏分析,既能让学生了解传记艺术,同时又学到人物描写等手法。如果和作文连贯起来,效果就会更好。

大家一定非常关心这样一门阅读课如何和作文甚至和高考“搭界”的问题。其实,传记阅读不但扩大了同学们的阅读面,也扩大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了解,引发许多人生哲理的领会。这对于作文肯定也就大有补益。教材中许多篇都设计有写作训练的题目,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到教学环节中。

为了满足教师备课的需要,教学参考书特别为每一课都编写了“教学提示”。其中提出了每一课教学的目标、重点以及教学方法。

“思考与探究”部分为励志教育方面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或组织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另一部分侧重语文读写练习。参考书为每一课的“思考与探究”都提示了解决要点。也可以围绕传记阅读,让同学们放开思路,触类旁通,自己来设计更多的“思考与探究”。

“拓展与实践”是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可以比较灵活掌握,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纳入教学要求。

但无论“思考与探究”还是“拓展与实践”,都体现了阅读的导向,本书各篇“教学提示”多是围绕这些设计而展开的。建议备课时把 “阅读提示”、“思考与探究”、“拓展与实践”这些内容设计,和本书提供的“教学提示”统一起来考虑,认真设计好每一课的教学活动。

为了备课的方便,与每一课的“教学提示”配套,提供了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对所选传记的评论研究文摘、传记赏析、传主以及传记作者的有关资料、传记文类知识,等等。有些传记篇幅较长,学生教科书中只能选入部分,为了让教师获得所选传记的全貌,本书中补充了学生课本中未选入的其余部分。

教师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10篇课文阅读设计的“教学提示”和相关的备课参考资料;第二部分是有关传记理论、历史和文体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介绍,主要是文摘资料和书目,可以为讲解传记知识提供参考。

和其他几门选修课比较起来,这门传记作品选读可能是探索性较强的课,也是更加需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希望大家能放手实践,总结经验,使这样一门新的课程能更加成熟。

点击显示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编写说明】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62824/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