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知识扩展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雷雨》中的周朴园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雷雨》中的周朴园

知识扩展   2025-01-22

自己当学生时学《雷雨》,老师对我们讲“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反动资本家的典型,他残忍、冷酷、自私而又虚伪。他凌辱鲁侍萍并始乱终弃。”我当时对老师所讲大部分都能接受,但在周朴园对待鲁侍萍的态度这个问题上,老师没能让我信服,心中自此结下了一个疙瘩。现在执教后,又要教《雷雨》了,这便让我再次陷入了思索。

一、对“凌辱”和“抛弃”的认识《雷雨》,这个四幕剧以一天的时间,两个家庭和他们成员之间30年前后错综复杂的纠葛构成冲突,揭示出“血缘的、人伦的、情感的、阶级的种种关系在家长制的制约下所必然造成的罪恶”(引自苏光文、胡国强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剧本对周朴园的刻画,主要是通过他对待繁漪和鲁侍萍这两个女性的态度来完成的。《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舞台说明交待了周朴园“五十五岁”,鲁侍萍“三十年前”为周家生了第二个儿子后被赶出周家,可以推算出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二十三岁左右“相爱”。接下来便有了两个儿子:周萍和鲁大海。从周萍的名字我们明显看得出他是从了父姓母名,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周朴园对鲁侍萍不同于恃权仗势的人霸占民女,因此,周朴园和鲁侍萍发生性爱、鲁侍萍为周家生孩子不应简单地看成周朴园在“凌辱”鲁侍萍。鲁侍萍在周家的命运是悲惨的,最终被周家无情地“抛弃”了,这里周朴园罪责难逃。同时鲁侍萍饱含血泪的控诉也告诉我们,周朴园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便是面对为自己生过儿子的前妻也会变得冷酷无情。同时我们从两人的对白中也可看出赶走鲁侍萍的并非周朴园一人,这里有很多原因,当然也有阶级不平等的因素。

二、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很多资料都把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作为表现周朴园“伪善”的主要例证。笔者对对周朴园的“怀念”一概否定的态度不能苟同。我们不能因为当鲁侍萍站在周朴园面前时,周朴园翻脸不认人(这充分暴露出这个资本家冷酷自私的阶级本性)就全部否定了周朴园对鲁侍萍怀念的一丝真情。剧本借助不同人物的台词多处交代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方式:30年前的家具依然保存并保持原先的摆设,一到夏天就关上窗户,衣柜上摆放着繁漪嫉妒而又讨厌的鲁侍萍的相片。这是周朴园认定鲁侍萍已死之后的所为,在这种情况下,又怎好说没有一些真怀念的成分呢?当然周朴园后来翻脸不认人则暴露了其阶级本性。因为这有损他的门第和名声,必为他那个阶级所不容。虽然如此,我们也不应当简单地否定周朴园那即便是微量的男女之爱、亲子之爱的人性,不能像套公式一样就此界定为“虚伪”。不然,后来周朴园“叫账房给鲁贵同四凤多算两个月的工钱”,三次“拿起”和“望着”鲁侍萍的相片,并预备寄两万块钱,又如何解释呢?

三、教学中的启示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周朴园这一反动资本家的残忍、冷酷、自私──这主要从他的发家史、他对两个女人的态度、他对鲁大海等工人的态度等方面来揭露;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都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公式化地去看一个人,而应重视人性。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感受到有血有肉的文学形象。

点击显示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雷雨》中的周朴园】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64023/
知识扩展推荐
热门知识扩展推荐
  • 语文知识
  • 练习题
  • 教案教学
  • 阅读答案
  • 电子教材
  • 课文
  • 课件下载
  • 试卷下载
  • 知识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