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我的呼吁》教案

《我的呼吁》教案

教案设计   2024-12-29

教学目的:1分清逻辑层次,把握演讲主旨。2品味本文精彩语言,把握其准确、鲜明、严密、针对性强的特点。3体会作者所呼吁的平等、博爱与和平的精神。

教学设想:教时:二课时。重点与难点:重点为分清逻辑层次,把握演讲主旨,体会作者所呼吁的平等、博爱与和平的精神。难点为品味本文精彩语言,把握其准确、鲜明、严密、针对性强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二十世纪的欧洲,阿尔贝特•施韦泽即史怀哲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于1875年生于法国的阿尔萨斯,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神学和哲学的双料博士,而且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三十八岁时的史怀哲,已是拥有三个博士学位、又正式取得医生执照的绅士。然而,就在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非洲去,到那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去。随后,他放弃在欧洲的优越生活条件和锦绣前程,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他创建了自己的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几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直到与世长辞。他还写下了大量有关文化和伦理学的著作,创立并身体力行了“敬畏生命伦理学”。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着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读P63注解1)

二、题解。

1.“呼吁”与“呼喊”有什么区别?

明确:呼喊:喊;嚷。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分道。“呼吁”的内容往往是“真、善、美”,需要大众共同努力。

2.《我有一个呼吁》,主要呼吁什幺?

明确:呼吁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1)呼吁人们从善去恶,远离暴行;(2-3)呼吁防治大众疫病,(4)呼吁放弃原子武器,避免战争,和平共处。(5-7)

三、分析课文。

1、(第一段)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2)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3)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断生物当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4)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5)对全世界有何意义?(6)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7)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8)但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9)这种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一种精神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10)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11)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

a、对这段文字,划分层次:(1)呼吁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2-6)批评与“尊重”相悖的主观“分别”;(7-11)论证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尊重”的基本内涵。

题中题:史怀哲为什么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即: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生命有没有价值和意义?生命有没有高低之分?)

明确:事实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或许有种类的区别,但没有高低之分。“天生之人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既然我们能凭着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存在,那我们也应该能意识到环绕我们周围的都是有生存意识的生命,尊重它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作者说:“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这与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十分吻合,人与人的平等,人与其他物种的平等。史怀哲的这种伦理又被人称为“敬畏生命伦理学”。

结论:因为这种“分别”容易引起有些人随意破坏或者伤害一些生命,产生一些可恶的暴行。

举例:(母爱的光辉:一是老麻雀救子,二是母羚羊跳下悬崖,使年轻的羚羊生存)

麻雀(屠格涅夫)我打猎回来,走在花园的林阴路上。狗在我面前奔跑。忽然它缩小了脚步,开始悄悄地走,好象嗅到了前面的野物。我哦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嘴角嫩黄,头顶上有些茸毛。它从窝里跌下来(风在猛烈地摇着路边的白桦树),一动不动地坐着,无望地叉开两只刚刚长出来的小翅膀。我的狗正慢慢地向它走近。突然间,从近旁的一棵树上,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一样一飞而下,落在狗鼻子尖的前面——全身羽毛竖起,完全变了形状,绝望又可怜地尖叫着,一连两次扑向那张牙齿锐利的、张大的狗嘴。它是冲下来救护的,它用身体掩护着自己的幼儿。。。然而只见那整个小小的身体在恐惧中颤抖着,萧萧的叫声变得蛮勇而嘶哑,它兀立不动,它在自我牺牲!一只狗在它看来该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尽管如此,它不能安栖在高高的、毫无危险的枝头。。。一种力量,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他它从那上边催促下来。我的特列索尔停住了,后退了。。。显然,连它也认识到了这种力量。我急忙唤住惊惶的狗——肃然起敬地走来。是的,请别发笑。我对那只小小的、英雄般的鸟儿,对它的爱的冲动肃然起敬。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是靠近了它,只是靠了爱,生命才得以维持得以发展啊。

在青海高原的牧区流传着一个藏羚羊的故事:一只母羚羊为救小羚羊,在跨越峡谷时,母子俩同时起跳,但是弹跳的那一瞬间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半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踩在母亲的背上,以此作为支点第二次起跳,顺利地逃到对面的峡谷,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起跳,落入深谷摔死了。这一幕感动了盗猎者,他跪倒在地,含着泪将罪恶的枪扔到山谷里。故事的作者评价说:那一降是母爱的升华,是母爱的至高境界,感天动地;那一跪是良心的觉醒,更是对母爱的至诚敬仰。一个是爱的牺牲,一个是爱的觉醒。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善良的人民。

b、用原文解说:明确:(1)“这种伦理”:重视尊重生命。(2)“这标准”: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

c、“以往的生活态度”指什么?明确:“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7)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能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6)

d、直接指出“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标准”是错误的内容是什么?它又被什么内容所证明?

明确:(第一问)“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第二问)“对全世界有何意义?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

这段文字总提演讲的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我们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同时,还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2、(第二段)呼吁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

评:论证的的基础上,作者在第二段顺理成章地从下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含义:“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作者认为,这是人类应认真考虑有道德原则,它是将我集装箱全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比如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割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的,是对生命犯下了罪行。

3、(第三-七段)史怀哲认为哪些危险正威胁着人类?

答:人类面临的危机:一是暴行(第三段),二是疾病(第四段),三是战争(第五-七段)。

进化论的错误——人是高等动物?(基因是基本不变的)但人类面临的危机讨论:一是暴行(当前恐怖主义的全球破坏,以暴抗暴,美国打着虚伪的自由解放的旗帜实质是国家的暴力行为)二是疾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三是战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南京大屠杀)

正是因为人类面临的危机,作者才有这样的呼吁。

插入语:4、学到这里,我们也许发现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比较难懂。的确是这样,它是一篇深奥的议论文,在内容上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在阅读理解时,必须注意区别文章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有的地方好区分,有的地方难区分,怎么办呢?

明确:关键看哪个证明哪个,哪个被哪个证明。比如第一段文字最后两个句子,前一句说“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后一句说“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前为因后为果,后一句证明前一句,前一句是主要信息。区别段与段,也可以这样。

7、如果段与段之间没有论证与被论证关系呢?

明确:那可能它们就是并列关系,它们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比如最后三段文字,都是反对战争,都论证中心论点“尊重生命的伦理”。

第二课时

一、继续分析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分析知道下面的内容是:结合人类生存的现状,指出了如何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贯彻尊重生命的伦理。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暴行、疾病、战争

首先,作者指出,在目前并不令人满意的世界现状中,他仍然要提倡和呼吁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等道德原则。这一点是对所有人的期望。因为以暴易暴只能恶性循环,不可以真正消除冲突和争端,只有良善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是说正义的行动一定有正当的理由,野蛮的暴行也会给自己的发生寻找一个借口。

1.作者说“我们最愚昧的错误就是不肯认真去冒险为善”是什么意思?

明确:就是说在恶行泛滥的情况下“为善”需要拿出勇气,而这拿出勇气实践可以看作是一种“冒险”。2.插入:(第五段)第五段第二句中也有一个“冒险”:“我们正面临着两种冒险之间的选择。一种是继续毫无意义的原子武器竞赛……另一种是放弃原子武器……”这里的冒险意思更加丰富,“继续进行原子武器竞赛”,那是冒天大的危险,“放弃原子武器”更需要拿出勇气。

3、(第三段)(1)P63倒数第三行“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继续不断的”一句,论证什么句子?又接受什么句子论证?明确:该句论证“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接受“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论证。

(2)史怀哲呼吁善行的现实针对性是“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是暴力的后果;“良善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能消除猜疑和误解。”和“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所以人要认真去冒险行善”均为是良善的意义。

(3)“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一句,其中“杠杆”与“重物”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确:作者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杠杆”喻良善,“重物”喻难以解剖的矛盾或问题。说的是我们抛弃掉了最珍贵的东西——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等道德原则想达到和平的目的,是徒劳的。

(4)最后引用耶稣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意思?明确:温柔的人容易得到幸福,一定会得到上帝应许的土地。这是在善良、真理、友好、仁爱、和气的原则下所形成的一种最好的结果。这对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来说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4.(第四段)提出“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指出我们有许多的具体的途径来贯彻尊重生命的伦理学,进而他例举如防治大众疾病,帮助旧日殖民地的民众,使他们从艰难的生活和疾病中摆脱出来。而且鉴于“从我们最初发现航线,到达他们的海岸以来。我们已经在他们身上犯下了许多罪恶”,他指出,我们现在为这些人做点事情,并不是慈善,而是一种赎罪,是应该做的,而且“从事这些工作时应带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作者本人正是这样做的,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非洲丛林中的黑人。在这里,他呼吁更多的人来从事这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

5.(第五、六、七段)作者呼吁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作者由尊重生命的伦理,关心和改善非洲土著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状况,逐渐认识到,还应该为世界和平和反对核战争而尽自己的努力,因为没有世界和平,就不会有人类美好的生活。和平是人类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基础。他提出人类不能再进行毫无意义的核竞赛了,因为它不能给人类带来永久的和平,而只会毁灭人类自己。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应该尽量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避免战争,一切战争都是违反人道的。各国的领袖们,因为他们举足轻重的位置,更应该为此作出努力。

6.《我的呼吁》是按照什么思路来演讲的?

明确:全文思路呈层进式。首先提出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稍加论证,指出怀善去恶是尊重生命伦理的人生境界;最后联系实际,强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先讲是什么与为什么,再讲具体怎么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1、呼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概括提出呼吁

2、呼吁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

3、呼吁善良善行,超越暴行力量联系疾病

4、呼吁防治疫病,各色人种以伦理精神相处联系战争

具体论证呼吁联系暴行5、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

6、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和平解决

7、呼吁国家领袖,力避关系恶化,共同维持和平

7.《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演讲内容,哪些地方相同和不同?

明确:相同点a两篇演讲词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主张种族平等。(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进行创造性的斗争,即不用暴力的斗争。

b《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表现在:

明确:从标题看,针对性:“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内部的暴行与国家之间战争。鼓动性: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题目就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从语句看,《我有一个梦想》多用排比句,《我的呼吁》多用对比句,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

二者最大的区别:前者是政治性鼓动演说,后者是基督徒的神学思想。

二、结束语:和平,是全人类的梦想,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他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景以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而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脱肠引起肠闭塞的病人开刀,以往非洲这种病人只能在肚子剧烈疼痛下等死,没有第二条求生的路。当他救活病人时,病人紧紧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眼神中充满着疑惑与感恩。史怀哲告诉他说:“我不是巫师,是‘爱’支持我这样做。”此时暮色渐渐低垂,白人医生与黑人病人在静默中,彼此从心底领略到:“我们都是兄弟。”

点击显示
【《我的呼吁》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66760/
上一篇: 《荷花》有感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