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矛盾语欣赏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提到矛盾语,我们就会想到鲁迅。他的选入初中高中课文中的小说、散文、杂文中常有矛盾语。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1、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一矛盾语出自《孔乙己》。“大约”与“的确”可谓矛盾,一是表估计,推测,一是表肯定,但在小说里并不矛盾。据前文来看,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 以孔乙已的状况来讲,稍能行动,也会出现要酒喝的。而“我到现在终久不有见(孔乙己)“,由此推知孔乙己死了,但没有亲见,所以用“大约”。“的确”一词,则表明在那个人情冷漠的凉薄的黑暗社会,像孔乙己这种连名字也没有、犹如虫豸一般的“人”,没有亲人,得不到帮助,而他又不愿自我谋生,这就必然走向死亡。“的确”一词指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一矛盾语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似乎”“确凿”也是矛盾的。鲁迅先生要借这一矛盾语来传达什么呢?
百草园是一座“荒园”,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这只是表象。透过这一表象,特别是跟三味书屋相比,百草园却又是一个“乐园”——其中有许多令儿童感兴趣的植物、昆虫以及让人感兴趣的活动:玩放屁虫,摘覆盆子,捕鸟,听美女蛇的故事……或者说,这里有作者童年的自由、童年的欢乐,有与三味书屋相比远为丰富有趣的生活。这,怎能说“确凿只有一些也野草呢”?为了准确表达这种丰富的内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似乎”:从表面看是如此,而实质上并不如此或不仅如此。“似乎”和“确凿”在一起连用,表面看来是矛盾的,但矛盾的现象后面,是作者高明的语言艺术和所表达的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这样的矛盾语,出现在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的《记念刘和珍君》中。如何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的话语呢?
综观全文,鲁迅先生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说不出话来,是因为内心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在这里,“不说”是假,“说”是真。
不单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矛盾语,一些表现人物的特别个性和传达丰富的思想情感的文章同样也有矛盾语。
4、“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这一矛盾语出自《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先生这一矛盾语,活画出他的俏皮而又睿智的学者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他既自负(自信)又谦逊的性格,还表现了幽默率真、自然而又不造作的个性,显现出他的演讲开场白的独特。
5、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这一矛盾语出自《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后面的三种景象是美好的、和平的景象,为什么是“可怕的事情”“真像一场噩梦”?原来作者是用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四个不该”“两个永远”突出了对法西斯暴行的切齿痛恨之情。
课文中的这许多矛盾语,看似矛盾,实则是作者匠心独具、刻意推敲的话(有人认为“矛盾”是一种修辞格),含义深遂,感情丰富,值得我们引领学生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