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行走 春在行走阅读附答案
春在行走
张峪铭
“莫辜负了大好春光。”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
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一件爽快的事。
于是揣起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路上飞驰。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我在行走,春也在行走。
走进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雍态,让人想起如柳条倒竖。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著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的角色。有的花别出心裁,竟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
在桃林中留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草丛中发现了踪迹。我端起相机靠近,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还是惊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我不敢动窝,怕野雉察觉,影响了它后代的繁殖。我轻轻地离去,希望它们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
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发现旁边的岩石上的一洞春景。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竟风化出一个斗大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竟有一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
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刮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这让人不能不感叹坚守的意义。
活着不只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夏天的躁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头,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位,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我还想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可他们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一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处。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
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节。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底,让
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
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一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猎猎秋风,走进皑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
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
(选自《池州广电报》2014年3月6日,有删改)
“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2分)
恣意妩媚的桃花中
春行走在
______⑴▲_____
______⑵▲_____
乘风飘散的蒲公英中
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赏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4分)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
▲
(2)解释第8段中两个加点的“春天”的不同意思。(2分)
▲
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节的理解。(3分)
▲
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
(二)14分
(2分)(1)生息繁衍的野雉中;(2)顽强生长的枝蔓中(答出景物及其特点即可)
(6分)(1)(4分)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株枝蔓生长的不易(1分),表现了它顽强坚守的精神(1分),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赞美之情(1分)。
(2)(2分)第一个“春天”表示季节;第二个“春天”指美好未来。(一点1分)
(3分)春天不断向前,历经时节,终会迎来下一个春天(1分),人也应当像春天一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都能坚定地前行,这样才能获得光明的未来(1分)。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1分。
(3分)对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界中顽强生长的生命的赞美;对始终充满希望、坚强生活的人们的关爱和赞美;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一点1分,答出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