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忘家的张养浩
知识扩展
2024-11-29
在元朝,有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名叫张养浩。他在任关中赈灾官员时,四个月没有回家,最后积劳成疾,病死于关中。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民不聊生,朝廷决定派勤于职守的张养浩前去赈灾。张养浩深知这次大旱为几十年所罕见,此次赈灾任务非常艰巨。他在临行前便将家中所有的财物散发给乡里的贫苦人家,以表明自己完成任务的决心。然后他便带着救灾的粮食和其他物品,登车赴任。沿途遇到灾民就发放粮食,看到死者便予以安葬。他到任后四处了解受灾情况,发放救灾物资,慰问灾民,夜里就住在官署里,四个月没有回家。
他不仅做事勤苦,而且能根据当时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办法,以解决灾民的实际困难。当时由于受灾严重,粮食短缺,米价昂贵,一斗米价格高至十三缗钱。一些米商和官府中的不法官吏又借机从中勒索。那时使用的纸钞,字迹稍有模糊,米商便拒收,灾民要到官府的钱库去换新钱,不法官吏却说十文钱只能换五文,而且还要等上许多天,饥民叫苦不迭。针对这种现象,张养浩下令从官库中还没有销毁、仍可辨认的旧钞中选出一千零八十五万五千余缗,在背面盖上印记,注上“十贯”、“五贯”等字样,发散给饥民。同时责令米商:对持有此券者,一律售给,然后到官府统一兑换。这样一来,不法官吏就无法再趁机勒索百姓了。
张养浩以六十之身,终日辛苦,为赈灾工作四处奔走,终因操劳过度而积劳成疾,死于官署。关中百姓听说张养浩去世,都悲痛落泪,如丧父母。
张养浩虽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吏,但其勤政忘身,为民忧劳,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今人效法。
点击显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75283/
上一篇: 写在人生边上──读伊索寓言
下一篇: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和作品
知识扩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