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
设计理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意境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态和生命。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表演、画图等多种手段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提高思想认识。 [设计特色]
教师尝试着把“享受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伴着教学过程 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情感的王子”。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春天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准备:
CAI课件.挂图(教师)、练习本(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春景图,引导谈话。
小朋友你们瞧,春天来了!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有位神奇的客人要来到我们中间,她会是谁呢?(学生猜测)
[评]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 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出示课题,指导读题。(学生友好地向小池塘打招呼)
[ 评]这样的开头快速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起来
二、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评]悠扬的伴奏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之文句本身的优美,必将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三、多向导读,入情入境。
(一)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课文,我们对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课文内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教师简笔画“大眼睛”。
[评]通过简笔画形象地突破了“睫毛这个难点。
2、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导看图,说说哪儿像大眼睛,哪儿像睫毛?
4、各小组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想象小池塘的样子。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参与评价。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
[评]: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老师还将评价让位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小池塘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上台板书: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请四名学生代表上台在黑板上板演小池塘看到的景物,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强调书写姿势,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
[评]将教师板书的权力让位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参与板书设计 的乐趣,又解 决了如何在阅读课中渗透写字教学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 1)、学生选择喜爱的句子上台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评]教师走下了讲台,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听学生的见解,从旁指导着学生的自主发展。讲台成了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现的舞台。
(2)、相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池塘倒影的美丽,读出喜爱之情。
(3)、反复诵读表现美,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这里通过让学生多诵读几遍自己喜欢的句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情绪化的“场”,让学生主动地读,达到自读自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指导背诵。
[评]《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池塘美、春更美。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1)、教师背诵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可看板书、找规律、画简笔画、边背边想象……)
[评]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背诵,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
5、放飞想象,拓展训练。
还有什么景物也能倒映在小池塘里?它们又像什么呢?
[评]“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 三)、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课文。)
[评]让学生找合作伙伴,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表现课文,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的大胆尝试,学生在此情境中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体验到了成功。
板书设计 : 3.小池塘
[评析]设计者为打破语文课堂一头沉的局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解难、设计板书、上台展示成果,用读来抒发自己的体验,逐步将学生带进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境界。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的方式,由原来口授、设问、解答变为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把以往过多依赖老师学习的只听、只记的学习方式变为提出疑问,借助讨论和老师提供的学习条件设计其活动,多方位探索。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