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一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一单元备课
第十一单元:快与慢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中有四篇记叙文,主要让学生感知“快”与“慢”的关系,让其了解“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的作用。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有明确的目标(见《和时间赛跑》),应从主观上努力;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见《效率专家爸爸》,《欲速则不达》从反面说明,方法不当适得其反);三是坚持不懈(见《挑山工》)。让学生了解珍惜时间,合理支配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
挑山工
教学目标 :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作者用亲身经历解答了疑问。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 :
挑山工
挑山工 游 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
1、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2、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电脑、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学过程 :
一、全文初探
(一)导入 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第一问:学生在课前反复读课文基础上会回答:(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谈话;(2)观察太阳变化;(3)观察小鸟飞行路线;(4)和太阳赛跑;(5)和作业 赛跑五件事。如果学生说不全,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问:质疑问难:四人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性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
(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
(3)“我”怕什么?
(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
(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解决前四个问题学习方法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联系外祖母去世爸爸说的话谈感受来回答前四个问题,教师这样引入:“从刚才大家疑问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4自然段提出问题最集中,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这个谜是“我”对爸爸说的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这里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认识来谈。进一步理解“所有时间里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学习步骤:
教师过渡:“是啊,就因为‘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去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6、7自然段。
(2)观察课件,帮助理解。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
(4)再读课文,深化认识。
为了帮助理解,可采用以下方式: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是不是特别渴望再经历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三年美好时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流逝的无情。
结合学生生活观察谈: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如花的生长过程:由发芽、长叶、开花到枯萎,明年虽然还会这样生长,却不是这棵花而是另一棵花了。
教师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再不会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读第自然段,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教师幻灯出示:“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你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可引导,当“我”跑胜了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从而理解快乐的无法形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谈赢得时间后的感受。这里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有感情朗读中感受与时间赛跑的快乐。
三、布置作业
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教学过程 :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教师导入 :“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 ,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为学生亲自去做了,有了体验和收获,兴趣会很强烈)
学生可能回答: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 ,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谈,使学生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读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
二、介绍林清玄背景
这部分内容先由学生介绍,若学生不了解可由教师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林清玄这位作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激励学生阅读林清玄的书,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课题:
a.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得出:700800小时,29200天。
2.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此时会把自己发自肺腑的语言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如原来自己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
四、布置作业
(1)设计“惜时”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做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师《欲速则不达》,看了这个题目,你猜一猜,题目是什么意思。
(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2、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题)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根据你提出的问题,预习课文,从课文重看看能否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语。
3、读了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学习
(一)分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1、齐景公为什么要火速往回赶?
2、齐景公是怎样往回赶的?
3、齐景公会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4、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的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
五、作业
搜集生活中有哪些事是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教学过程 :
一、与《挑山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深化认识。
(一)再读《挑山工》,讨论:
1、挑山工为什么不像游人一样走直线?
2、难道他们不知道走折尺形路线比游人走直线路程要长一倍吗?
(二)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练习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欲速则不达。
三、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
1、熟读译文。
2、熟读古文。
3、古文译文对照读,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4、播放《欲速则不达》之二的flash,教育学生欲速则不达的另一种意思。
四、作业
课后搜集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若有读不懂得课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进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语文天地(十一)
教学目标 :
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开卷有益、初显身手、以及金钥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前三项。
教学过程 :
一、我的摘录笔记
1、生自己读此项中的词语句子。
2、齐读。
3、告诉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好词好句,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引导学生首先应从学习的课文中入手进行积累,并在交流中互相借鉴摘抄的方法。
二、读一读
1、生自读,理解三句话的意思。
2、教师讲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开卷有益:
1、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这篇文章用一个小孩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他讲求效率的专家爸爸,处处体现了爸爸做事讲究效率。在爸爸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做任何事都讲效率,因此,我每天有时间下楼玩,拉小提琴,学习成绩却很好。
3、效率专家爸爸给自己的启示是什么?
(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做事有计划,想方设法提高效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完成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教学过程 :
一、完成金钥匙
这一项通过东东和丁丁的对话形式,告诉了我们听取别人意见时要冷静和虚心。既然对方能提出不同的意见,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对方的理由对,我就赞成;不对,我也不盲从。
二、完成初显身手
1、再读《效率专家爸爸》,深入探究一下“爸爸和我”是怎样提高做事效率的。
2、交流:创造提高效率的方法,争做效率专家。
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结合刚读过的《效率专家爸爸》。
3、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效率专家”是谁?为什么?
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进一步创造提高效率的方法的兴趣,不断提高学习和办事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