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组的秘密生活
2007年高考,全国参与命题和与命题工作有关的人员计3000余人,其中包括:参加全国统一试卷命题的老师、16个省分省命题的老师、各学科秘书、与命题相关的武警保安人员和宾馆管理服务人员。他们被关了30多天至40多天不等的禁闭。
在业内,这种高考命题禁闭生活,被称为“入闱”。更形象的比喻是,“跟蹲监狱差不多”。命题组人员集中生活和工作,不允许单独行动。从宾馆出来放风,都会有便衣跟着。
一位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参加高考命题的老师说,入闱最苦的是不能通信,不能通电话,不知家里人怎样。一旦家里有事,必须转一个大圈:打电话到教育部学生司,司里通知他所工作的学校,学校通知命题组所在地的考试院,考试院最后通知到本人。
一位命题老师在入闱期间岳母病逝,爱人去参加葬礼,年幼的孩子在家无人照顾。这位老师在武警的陪伴下,与爱人进行简单交接,打录音电话,把幼子托付给朋友。有一命题老师亲人病危,也是在武警陪伴下看上一眼,回来继续自己的工作。
有一年的试卷,是在监狱印刷厂印的,负责校对的老师是坐着囚车去的。
入闱的命题老师有个口号:为三天奉献一个月。
高考命题组通常由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共同组成,一般由大学老师出任命题组长。高考命题要求科学性很强,在一定程度上,一份高考试卷就是一份科研成果,每道题都必须认真钻研,要拉开区分度,还要防止被人拆题。一位两次参与高考命题的老师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形容命题生活,他总结,高考命题一是科学性,二是怕出问题,容不得一点错。无论是命题者还是管理者,都很紧张。
社会上所有以“高考命题教师”身份出复习材料的,都是假的。因为高考命题教师不允许透露身份,即使是在这一年的高考之后。他还有可能成为未来某一年的命题者。
按法律规定,泄露高考试题,最高要判七年徒刑。
一位参与了8年高考命题组织工作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工作人员说,早些年条件艰苦,老师参与命题是要自己带粮票的,现在多少有点经济补偿。但如今,命题老师多数是比较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的经济活动、像给学生补课一类,也比较多了。过去高考命题组一召唤,大家都来。现在,不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