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飞向泥土的箭》阅读答案

《飞向泥土的箭》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25-01-21

迟子建

①我虽然是第一次到新疆,但对它没有陌生感。它的太阳,与我故乡大兴安岭夏至前后的太阳太像了,对人间似有千般的不舍,所以迟迟不落。我曾在晚上八点钟,和几位朋友在伊犁河畔的一座八角亭里,看一对对盛装的新人,沐浴着阳光,在音乐和清风中翩翩起舞。看过了婚礼的热闹,九点钟吧,我又独自溜到果园摘杏子吃。而这个时刻的太阳,还明晃晃得如一面铜锣呢,惹得我直想往它身上投几个杏子,砸出点回音来。

②除了这仿佛被施了魔法的太阳,其满面的青春气让我熟悉,还有一块土地在我的意念中也是熟悉的,那就是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尔。察布查尔,是锡伯语“粮仓”之意。而生活在这儿的锡伯人,是两百多年前从东北迁徙而来的。

③锡伯人最初游猎于大兴安岭东麓,其始祖是鲜卑人。两千年前,鲜卑人走出大兴安岭森林,挺进中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历时148年。在大兴安岭阿里河密林深处,有一个嘎仙洞,1980年在石室内发现了石刻祝文,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443年派遣中书侍郎本敞祭祖时所刻的。这个神奇的洞窟,无疑是他们的“祖庙”。据史书记载,拓跋焘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崇尚节俭,厌恶奢华,率军时赏罚分明,曾有“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的至理名言。可惜这样的英雄,最终为手下的宦官所杀。看来自身的光芒过于耀眼了,刀剑的寒光逼近时,会难以辨析。而这混迹其中的不祥之光,往往跟毒蛇一样,看准时机,就会突然下口,熄灭一种大光明。于是,历史上也就有了一幕又一幕的黑暗时刻。

④作为鲜卑后人的锡伯人,走出大兴安岭后,主要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他们骑马善射,英勇无畏。所以,当清朝的西部边疆频频受到外敌侵扰时,乾隆皇帝想到了他们,于是发动了伟大的“长征”,抽调锡伯族官兵一千多人,连同他们的家眷,共计三千两百多人,于1764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让集结在盛京(今沈阳)的他们,开始了西迁戍边。

⑤乾隆皇帝给他们西迁的期限是三年,而锡伯人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如果刨除被风雪和洪水围困的日子,这支队伍走完全程,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堪称奇迹!最让人震撼的是,队伍到达目的地时,人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其中就有在旅途中出生的三百多个婴孩!可以想见,在漆黑如墨的暴风雪的夜晚,在洪水泛滥的血色黎明,锡伯人身上涌动的那股原始的生命之泉,是多么的旺盛。这样的民族,无疑是人间的牧歌天堂!

⑥我们来到察布查尔的时候,是晚上七时许。参观锡伯族西迁纪念馆时,刚看完第一个展馆的西迁沙盘图,接待方就唤我们回返,说是当地的领导已经前往餐厅迎候,我们必须赶回去吃饭。我便与他们商量,能否客我们快速看完,只需一刻钟就行,谁知被斩钉截铁地告知不可。回到旅行车上,我再次央求,仍未果,于是倔脾气上来了,抬腿下车,不管不顾地奔回纪念馆。令我感动的是,旅美学者查建英女士也随之下了车。我们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两个馆,看到的是一些兵器和生活用具。然后来到院子,那里有一个小型射箭场,两面靶子竖在草地上。查建英拉弓射箭,箭中靶上,欢呼雀跃;而我不得要领,几次拉弓,箭在弦上,始终不发。馆长便手把手教我,终于射出一箭,不过它没有飞向靶子,而是一头栽在泥土中,壁立于青草之间,仿佛它就是青草中的一员。

⑦离开察布查尔后,我们去了喀什。从南疆返回乌鲁木齐时,恰好是七月五日的黄昏。我们入住宾馆不久,城区暴力恐怖事件的消息传来。在那个不眠之夜,我几次走到宾馆的院子,在高大的树丛中游魂似的飘来荡去。那个夜晚的声音和气味,把我的心都撕裂了。我的心在滴血的时候,眼前不时闪现出那支飞向泥土的箭。我多么希望这世界上所有的刀,只在屠宰牲畜时才亮出锋刃;所有的石头,只为女人在河畔哼着歌谣捶打衣服而生:而所有的棍棒,不过是为了打落果园中高挂枝头的桃李。我多么希望,我射出的那支飞向泥土的箭,会在秋日的寒露中,与万物同枯,与血腥永别,在转年的春天,安然复苏为一棵清香四溢的草,做露珠的巢。

(选自2010年4月20日《南方农村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参观锡伯族西迁纪念馆时,由于接待方在餐厅迎候,作者没有尽情享受旅行,留有遗憾。

B.当清朝边疆出现危机时,乾隆皇帝考虑让锡伯人西迁戍边,不仅是因为他们勇敢无畏,更因为清朝兵力不足。

C.锡伯人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到达伊犁,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给予由衷的赞誉。

D.作者在小型射箭场将箭射在泥土中,反映了作者虽然箭术很差,却享受了美好的新疆之行。

E.面对乌鲁木齐城区暴力恐怖事件,作者在宾馆的院子里徘徊,无计可施,反映了作者的胆小怯懦。

14.请分析“历史上也就有了一幕又一幕的黑暗时刻”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15.“飞向泥土的箭”在文中有何用意,请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6分)

答:

13.AC 解析:B项,由文章第④段“他们骑马善射,英勇无畏……乾隆皇帝想到了他们”可知,乾隆皇帝考虑的是锡伯人的骑马善射,英勇无畏。“清朝兵力不足”于文无据。D项,射箭的事情意在说明“箭”不能射向民众,而射向泥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E项,“反映了作者的胆小怯懦”错误,反映的是作者的焦急心情,告诉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远离暴力,拥抱和平。

14.解析:答题时首先要注意所考查的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本句在文章第③段的末尾处,起到总结的作用。然后要分析本段中有关拓跋焘将军的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

答案示例:这句话的含意是:历史上有很多有作为的明君,都不幸死于阴险狡诈的小人之手,这使稳定的社会重新陷人动荡不安的时代。

15.解析:“飞向泥土的箭”,不能简单理解为“射出一箭,不过它没有飞向靶子,而是一头栽在泥土中”。而应关注文章最后一段,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时要立足文本并适当联系现实。

答案示例:“箭”不能射向民众,而应射向泥土,让它在来年复苏成一棵清香四溢的草。“飞向泥土的箭”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作者写作此文,是告诉读者古人为维护边疆的稳定,义无反顾地不远万里迁徙而来。今天的人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只有让边疆稳定,社会才会繁荣,当地人民的生活才会幸福安康。

点击显示
【《飞向泥土的箭》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78046/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阅读技巧
  • 诗词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