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运用:文言文词类活用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运用文言文词类活用
【考点解读】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高考涉及的词类活用有以下几种: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③动词活用为名词。④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题型分析】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文言文试题,对词类活用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如下: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但在具体语境中作动词使用。例如:
1.一狼洞其中。(《狼》)“洞”本是名词,但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名”带宾语“其一处”,这里活用为动词“说出”。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即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性发生改变而充当动词使用。例如:
1.香远益清。(《爱莲说》)“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有“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三、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例如:
1.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为“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表“诚心”之意。
四、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性发生变化。例如: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表“疑问”之意。
五、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和所用的工具。例如: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表“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有“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六、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
1.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2.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七、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例如:
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题型探究】
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含义。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天下缟素()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6.公将鼓之()
[答案]1.名: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出名”。2.素: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指“穿孝服”。3.名: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取名”。4.上:本是方位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向上”。5.志: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做标记”。6.鼓: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击鼓”。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馨:原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指“香气远播,美名远扬”。
三、名词作状语:
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日:名词作状语,指“每天”。
四、形容词用作名词:
1.晓看红湿处( )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答案]1.红: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指“红花”。2.绿、红:形容词用作名词,指“绿叶、红花”。
五、动词用作名词:
前人之述备矣( )
[答案]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
六、使动用法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答案]1.止:使之止(使愚公止),动词的使动用法。2.凄、寒:使神骨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七、意动用法:
1.吾妻之美我者( )
2.吾从而师之( )
3.邑人奇之( )
[答案]1.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2.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模拟集训】
一、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含义。
1.鞭数十,驱之别院。
2.温故而知新。
3.手自笔录。
4.东临碣石。
5.次北固山下。
6.明月别枝惊鹊。
7.乱花渐欲迷人眼。
8.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9.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10.安求其能千里也。
11.策之不以其道。
12.天雨墙外。
13.其家甚智其子。
14.近塞上之人。
15.家富良马。
16.忽啼求之。
17.父异焉。
18.才美不外见。
19.父利其然也。
20.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1.无案牍之劳形。
22.出淤泥而不染。
23.不蔓不枝。
2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选出下列黑体词解释有错误的项。
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出师表》)慢:形容词,慢。
2.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市:名词活用为动词,买卖。
3.策勋十二转。(《木兰诗》)策:名词活用为动词,记下。
4.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出。
6.会宾客大宴。(《口技》)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
7.北饮大泽。(《夸父逐日》)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8.道渴而死。(《夸父逐日》)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9.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前:名词用作状语,在前面。
10.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离人近。
11.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热、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译为“感到热”“感到凉”。
12.恐前后受其敌。(《狼》)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敌人。
13.狼不敢前。(《狼》)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4.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15.有所广益。(《出师表》)广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增加。
1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名词活用为动词,钻洞。
17.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18.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参考答案]
一、1.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2.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3.手、笔:名词作状语,用手、用笔。4.东:名词作状语,向东。5.次:名词活用为动作,停泊,停宿。6.惊:使动用法,使……惊起。7.迷:使动用法,使……眼花缭乱。8.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9.楼、堂、坊:名词作状语,像楼一样、像厅堂一样、像街巷一样。10.千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行千里。11.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12.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13.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14.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15.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16.啼:动词作状语,哭着。17.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18.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19.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20.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1.劳:使动用法,使……劳累。22.染:动词被动用法,被污染。23.蔓、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24.奔:动词活用作名词,奔跑的快马。
二、1、12、20。解析:1.慢:失职,形容词作动词;12.敌:攻击,袭击,名词用作动词;20.前:向前,名词作状语。
三、7、12、14、20。解析:7.目:用眼睛看;12.苦:使……痛苦;14.日:一天天;20.犬:像狼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