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案设计   2025-01-19

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民歌”,了解《孔雀东南飞》的历史地位。

2、了解本文风格、语言特色。

3、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4、品味、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2教时

过程:

一、了解“汉乐府民歌”,了解《孔雀东南飞》的历史地位。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采诗配乐的政府机关(“乐府”始于何时,史书及历代学者说法不一,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由于它采诗配乐,后来人们也把它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叫做“乐府诗”。汉乐府深受《诗经》的影响。而且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的代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叙事长诗。本文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长期的流传中,人们又常以首句为题,故又名《孔雀东南飞》。这首乐府诗与北朝的《木兰诗》(或名《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还延续了中国现实主义特色,全诗在结构和内容上都紧密的联系生活,给人以真实感。《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

二、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1、重点词语解释:

(1)“相”字用法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相”字出现共十七次。理解“相”字含义,不仅较全面地掌握它的多个义项,也有利于对文句的准确把握。

请回答以下“相”字用法和意义:

①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②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③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④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读xiāng,其词性有如下两类:

这一类,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译为“互相、相互”

继续回答以下“相”字用法和意义:

⑤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⑥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⑦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⑧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⑩ 誓不相隔卿 ⑾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⑿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⒀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⒁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⒃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这一类,也读xiāng,指代性副词,⑤⑥⑦可译为“我”; ⑧⑨⑩⑾⑿可译为“你”; ⒀⒁⒂⒃可译为“他(她)”。

继续回答以下“相”字用法和意义:

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xiàng,名词,“相貌”之意。

(2)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两个词,只用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只是陪衬。

请指出下列加线词语中,有意义的词语是哪个:

便可白公姥 奉事循公姥 昼夜勤作息 勤心养公姥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三、概括课文内容,列出提纲

开头的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同时还概括地介绍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使读者读过小序,就可了解全诗的脉络,体会到故事的悲剧色彩。以下分六个部分。

开头是起兴。

全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为起笔,借孔雀失偶起兴,引起所要叙述的恩爱夫妻被迫分离的凄楚故事,为全诗定感情基调。

以下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以刘兰芝对丈夫焦仲卿倾诉的口吻叙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婆媳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出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浓厚的爱情。诗中可见,刘兰芝不能被婆婆所容,本可白头偕老的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被活活拆散。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刘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来看:

(1)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我语”。写焦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刘兰芝回娘家,还抱着能接回她的幻想。

(2)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刘兰芝倔强的个性,突出描写她临行对镜梳妆及与婆婆、小姑告别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她的坚决、镇静与忍耐,读时令人生出凄楚之情。

(3)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刘兰芝与焦仲卿分手之际依依不舍的情景,突出表现离愁别绪。

第三部分,从“府吏上高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刘兰芝回家后的悲惨遭遇。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母亲开始见到女儿被婆家遣回非常愤怒不能谅解女儿,后来听女儿的诉说终于体谅了女儿的处境。

(2)刘兰芝的哥哥完全不能接纳妹妹,并且完全以势利眼光看问题,毫无兄妹间的手足之情,一定要逼迫妹妹再嫁富贵之家。

(3)写府君家求婚情景,并铺张地操办婚事。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刘兰芝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以“自挂东南枝”来做最后的反抗,双双为爱情而死,死得凄婉但也悲壮。

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写二人死而犹生的动人情景,表达出诗人及善良人的美好愿望,诗人也以此告诉后来人,“戒之慎勿忘”。

四、赏析刘兰芝的形象

看课文重点诗句,学会筛选信息,学会思考分析。先自我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具体分析诗歌如何反映刘兰芝外貌特点的?

(诗歌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刘兰芝的美丽无双。

第一处是写她的精心打扮:“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样打扮装饰的女子怎么能不是美妙无双的?

第二处是写刘兰芝离开夫家后遇到络绎不绝的说媒,并且有很多高官权贵出面求婚的,还有迎婚的特别排场气派的场面,间接说明这位平常人家的女子必有超凡脱俗的容貌。)

2、从课文里采集信息,分析刘兰芝有怎样的性情特点?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守节……鸡鸣……夜夜……三日……”“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能干、贤淑、勤劳。

“便可……及时相遣归”“严妆”“上堂拜阿母”“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自尊、自重、坚强。

“遗施”“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柔情、软弱。

“结誓不别离”“自可断来信”:不慕富贵,忠贞爱情。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忠贞爱情,以死抗争。)

总结:刘兰芝是一个美丽贤惠,不慕富贵,忠贞爱情,遭遇封建家长制迫害的中国古代女性。

五、赏析焦母的形象

1、焦母刁蛮、霸道、专制的特点是怎样表现的?

对刘兰芝表现的反应和评价上,用“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故”“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故意诋毁来表现刁蛮、霸道;

对儿子的求情上,用“槌床便大怒““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表现其专制、蛮横。

在儿子“终老不复取”的斗争上,一而再地欺骗,“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表现她的自私和狠毒。

总结:焦母是一个代表着封建专制的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

焦仲卿是庐江郡的一个小吏,他为人孝顺,但性格软弱,不敢有丝毫违背母亲的意愿。他是兰芝向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的伙伴,有正义感,重感情,守信用,有反抗的一面。但更有有懦弱的一面,对母亲的责难默默无声,斗争无力。他也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受害者。

2、焦母刁蛮、霸道、专制的根源是什么?

(封建礼教大环境、变态的个性。)

六、赏析艺术特色

1、请分析诗歌传统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传统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作用和效果是:暗含比照,引起下文,奠定全文缠绵悱恻的悲剧基调。写刘兰芝能干贤淑和临别妆扮,“十三……十四……”“足下……头上……”,以及后文求婚的场面“青雀……”等都是“赋”的手法,铺排渲染,侧面烘托。夫妻双方的誓言“磐石”与“蒲苇”则是“比”的运用,形象生动。

2、对话的艺术性有怎样的表现?

刘兰芝对丈夫的话、对小姑的话以及告别时对婆婆的话极富有个性和情景。

对丈夫:“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是自诉,是抱怨,也是牢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是柔情,是幻想,也是期望。这些话充满夫妻私情。

临别对婆婆的话:“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谦敬礼貌但有很勉强。对小姑的话截然不同:“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亲切告白,真情流露。

对其兄长逼婚“理实如兄言……那得自任专”,充满着无奈,可以看得出,嘴上应承,心在滴血。

3、本文的结尾有什么设计特点?

双方约定后,一个“举身赴清”一个“池自挂东南枝”,只是悲剧的结局,但是结尾却幻化出一对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既是一种“大团圆”的结局,又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升华,给人以安慰和希望。

七、完成相关作业。自我整理笔记。

点击显示
【《孔雀东南飞》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80278/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