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赤壁之战》的伏笔
教案设计
2025-01-22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赤壁之战》中,多次巧妙运用伏笔,使文章一波三折,回环照应,颇具特色。
“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文章一开始就交待了双方驻兵的地理位置,为后文周瑜火烧曹营埋下伏笔。
“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曹军把船连起来,是曹操克服不习水战的措施,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使周瑜有机可乘。这又为下文周瑜“火攻”做了铺垫。
另外,文中四处提到的“东南风”也很重要。不但与前文双方驻兵位置呼应,而且为“火攻”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一天,东南风很急……”这一句点明了风向、风力,伏下重要的一笔;“……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这是借风行船;“二十条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这是借风火攻。可见,没有东南风的帮助,火攻计策难以成功。
“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这一伏笔同样很重要,一方面可迷惑曹操以为是追兵,从而对黄盖的船不加防备;另一方面和文章后面写周瑜带兵追杀曹军回环照应。
可见,文章中恰当运用伏笔,不仅可以使文章曲折生动,结构严密,而且使人读起来有趣、有味,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之妙。
点击显示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赤壁之战》的伏笔】相关文章
第25课《世说新语》课文简介
[可爱的草塘] 第二教时 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
《语文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车的世界》教学实录
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
聪明的乌鸦之三
《蛇与庄稼》参考教案(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近体诗八首》
趵突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80695/
上一篇: 《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