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没错,班级是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尤为重要。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遗憾地是,我还未曾体验过班主任的压力和责任。今天,我拜读了同行前辈的一篇文章,颇有同感,遂提笔而书。作者提出这样一个理念:班级管理要从“管理”走向“教化”。我十分认同,虽然他是中学教师,而我任教于小学,但我们的思想是相通的。说:“管理只是一种手段,是‘硬’的,有限的;而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学生的人性是‘软’的,无限的。以‘硬’而有限的管理驾御‘软’而无限的人性,难免鞭长莫及;实际运行中,也会有不少的麻烦,甚至会‘管’不好,‘理’不清。组织纪律不是一个集体的一切,它只能解决表面的东西;纪律是死的,学生是活的,任何忽略、轻视学生'人性’的教育与管理都是隔靴搔痒,都寸步难行……”
我对这一点也深有体会。现在的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居多,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便表现出一些不良情况:自我中心严重,有集体主义观念但少“维他”意识,浮躁,怕苦怕累等。对他们大道理,小道理说遍了,但还是没有改观,要么就是三分钟热度。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不是一般的习惯问题,而是素质问题。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所以“正人”的工作就迫在眉睫了。现在的教育应培养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所以班主任应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更多的时候以“疗救者”的身份出现。尽量少说,多角度多渠道地寻找途径,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形成开放的班级文化氛围,以此熏染学生,以求“润物细无声”!
我想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结合学生学习韵语的积极性,让学习、生活歌诀化。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寓理于其中的歌谣,要求学生烂熟于心,每周班会,全班齐诵。力求以这种形式使学生对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刻骨铭心,自觉于行。如:《红领巾歌》鲜红领
巾胸前飘,少先队员真自豪。不污损,不丢失,要为领巾争荣耀。
2、齐诵励志名篇。每天抽出时间师生一起背诵名篇佳句或是优美词段。齐诵可以集中注意力,为上课作好准备,也可以让学生得到熏陶。
3、用警句名言感染学生。可以在黑板上设专栏,针对学生的情况摘录一些句子以代替说教。
4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刊。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帮助人成长。所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多多积累。
当然,“教化”不能完全代替“管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教师的“教化”中仍要有管理,但是要注意管理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健全一套管理模式。
总之,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持之以恒,用爱心,灵性,耐心去浇注,同时也是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的事业被众人诩为根的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或许,教化一个班级要比管理它来得缓慢,但却持久,深入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