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之十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使读写结合在课内充分体现出来呢?我的方法是:
1、边读边悟,读中练笔。
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对于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悟。老师可选择其中某一空白处开始要求学生练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补充情节,抒发感想。
在学生练笔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写话或习作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自由地进行训练,字数一般不作限制,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种写话练习是从课文内容入手,学生一般都会觉得有话可写。
2、读写结合,读中悟写。
阅读是写作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是怎样表情达意,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结合等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很有必要。
下面以我的教学实践具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个重要话题。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P68)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
选编这篇精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通过领略水城威尼斯的迷人风光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有无数条水道和姿态各异的桥梁,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桥城。
面对这样一篇描写一座美丽而极具特色的城市的课文,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我想了很多方法入手,但最终还是确定从第一自然段入手,但我不是直接将这种想法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反复熟读课文。
之后我问,你们认为这个题目好不好?有说好的,理由是正好写出了威尼斯是水城、百岛城、桥城的特色;也有说不好的,他们说,威尼斯太美了,如果只写小艇就不能很好地写出她的美来。
对此,我让学生自我讨论,最终还是认为好的一方取得了胜利,并且说出了他们的理由是:课文第1自然段写道:“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现代城市中的汽车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汽车,人们的工作、生活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宽阔的公路上,没有汽车,人们还可以选择走行上班、买东西,但是在威尼斯不宽的河道上,如果没有小艇,人们只能选择游泳上班、买东西,这可以说是根本行不通的。
因此我们觉得,在威尼斯城中,小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如果到了威尼斯不坐小艇,就不算真正到了威尼斯。
如果写威尼斯没有写出小艇,就根本不能算抓住了威尼斯这座城市最主要特点。
学生的理由还有很多很多,其中有些观点是我一时没有想到的。
我暗暗高兴,这样的讨论不仅是对一课题目的分析,更主要的是学生或多或少已学会了抓住主要特色描写一处景物的写作方法;我更高兴的是,我的学生在民主思想教育下思维已经活跃,思路已经打开。
我继续组织学生分析课文是怎样表现威尼斯的小艇的?
学生分析出课文先写小艇的样子,再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接着写白天坐船人多,最后写晚上坐船的人也多,总之,小艇与人们的关系密切。
课后我组织学生通过写宣汉县城的特点来表现它的美,有的认为可以写《宣汉县城的高楼》,有的认为可以写《宣汉县城的街道》,有的认为可以写《宣汉县城的江口湖》等等,这些题目都可以反映出宣汉县城的美。对此,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写《宣汉县城的麻将》,我及时给他指出,“这是在写宣汉县城的落后,而不是写它的美。”这个学生及时改写了《宣汉县城的路灯》。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P94)第17课《军神》
选编这篇精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学习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我让学生按本单元的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叙述的顺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并让学生读出问题。
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有的提出课文写的是刘伯承,为什么题目不叫《刘伯承》,而是《军神》?
有的提出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
有的提出既然说刘伯承是军神,为什么不写他打仗,而只是写他接受治疗这件事?
有的提出这一课的主人公既然是刘伯承,那么对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又该怎么理解?
学生一口气提出了十几个问题。暗自庆幸我的学生真行。
通过比较,学生还是认为《军神》这个题目好。
我又问,谁能知道,这篇课文只是写刘伯承在重庆一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治疗受伤的眼睛,怎样可能就称他为“军神”?
带着问题读书,学生兴趣很浓。再读课文,学生发现这篇课文是以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来具体描写刘伯承是怎样被称为“军神”的。
有学生发现:“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这是沃克第一次神态变化。
有学生发现:“‘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这是沃克第二次神态变化。
又有学生发现:(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这是沃克第三次神态变化。
又有学生发现:“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这是沃克第四次神态变化。
学生还发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刘伯承)说,‘七十二刀。’”
这是沃克第五次神态变化。
学生还发现:“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这是沃克第六次神态变化。
至此,课文通过沃克医生的神态动作变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军神——刘伯承。
后来“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并对刘伯承“肃然起敬”。
学生认识到,课文就是这样通过描写刘伯承不打麻药就接受了医生的手术这件事,来赞颂刘伯承真了不起。学生也相信刘伯承真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军神。”
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我的李老师》,要求学生不能直接写李老师的言行,而应采用本课的写作方法,以写自己在表现、学习等各方面的变化来侧面描写李老师。谁愿意试一试吗?学生齐声回答:“愿意!”
果然,学生个个都学着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李老师。大部分同学写得很好,虽然有一部分同学在使用侧面描写方法时使用得还不太好,但他们人人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真诚地表扬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