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食、石、见、祗”的音与形,理解文中“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的意义,重点学习加点的多义词。
2、掌握文中倒装句的定语后置句与介宾短语的用法,掌握省略句。
3、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
4、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5、结合已知的文言知识,加以区别比较,来巩固文言文的语法与句式。
【课堂设计思路】
由于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而且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将文言文的语法与句式加以综合掌握,学会区别比较,并能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所以本文的教学重阌β湓谧帧⒋省⒕涞慕萄Ш屠斫獗疚闹行乃枷胗胱髡咄形镌⒁獾男捶ㄉ稀?br>
1、字:本文中有如下多音字与通假字:(可制成幻灯片出示给学生看,加深印象)
食(shí) 石(shí/dàn)见(xiàn)衹祗(zhǐ)
2、词:(加点词可制成幻灯片,用于“一词多义”的教学,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
3、句:
⑴ 倒装句
①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
联系以前学的:“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即“富僧者”。
② 副语前置:“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即“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且该句的句读也非常重要。
⑵ 介宾短语的用法:
① 策之(不以其道):此处介宾短语作动词;
② 骈死(于槽枥之间)的补语,在动词之前;
③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或之后翻译均可;
④ 今(以蒋氏)观之:作动词的状语;
⑶ 省略句:
① (人)策之不以其道
② (人)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 (马)鸣之而(人)不能通其意
此练习也可以作一词多义“之”的练习。第③句的“之”是语气助词,无义。可联系旧知识,出示幻灯做课堂练习。如“久之,蛇竟死”,“公将驰之”,“填然鼓之”,都是“之”做语助词,无义。
4、中心:本文中心是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进一步指出伯乐对于千里马命运的重要作用。
⑴ 进述统治者的罪行,可出示“板书2”辅助进行。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不知”来引导出千里马之悲惨命运。(被埋没在马夫手里,与普通马老死在马厩之中)。板书“埋没”。在分析第三节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引导学生明白食马者不让它吃饱却又要让它日行千里,学生自然而然会得出食马者摧残(虐待)千里马的结论。另外在分析最后“呜呼”一句作者感慨时,可在原板书“不知”之前加一个大的鲜红的“真”字,加以强调食马者是真不知千里马也。
⑵ 在分析韩愈的创作意图,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如教师是填鸭式直接告知学生,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板书需事先有安排。在书写“韩愈”时,在其正下方空两行再板书“千里马”,在归纳出千里马被“埋没”时,引导学生用成语来表达。学生会说“怀才不遇”或“报国无门”,再择一写在“千里马”的下一行。再引导学生看板书,“韩愈”、“人才”、“千里马”成一条直线,可得出“千里马”是喻“人才”的。接着引导学生看板书去归纳作者创作此文的意图,那么作者怀才不遇的愤之情便水到渠成。
⑶ 同时在分析第一部分时将如下词语板书在“千里马”与“食马者”之间:①(真)不知②埋没③虐待(或摧残)。箭头则从“食马者”指向“千里马”,再引导学生得出“食马者”有何三大罪行?这样学生便可轻而易举完成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任务。教师应重点讲述“埋没人才”这一罪行。
【上课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是否记得第五册学过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大家都来说的陈毅市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极富个性的人)他尊重齐仰之这个人才,那么齐先生在未遇陈市长之前,他的遭遇如何?(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仰之,他报国无门,受尽冷遇)幸亏他遇到了陈毅,终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这使老师想起了伯乐相马的故事,陈毅市长就好比是善相马的伯乐,他发现并重用了齐仰之这个人才。而古代的人才可没有齐仰之那般幸运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说》,看看韩愈是怎样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
1、注解:采用了导语导入法,这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温故而知新。这册书中刚刚学过沙叶新的戏剧《陈毅市长》。其中的齐仰之的遭遇就与千里马的遭遇相同,在旧社会里他报国无门,受尽冷遇,也是怀才不遇。而陈毅就好比是伯乐,发现了这匹“千里马”,重用他,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此种导入法与板书导入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可以结合来使用,也可有选择地来使用。
板书课题:齐读注释①,明确文体。
2、可以用另外种“板书导入法”导入新课。可以先出示作者的简介画面,让学生对韩愈有一个初步印象,教师可同步进行作者简介,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可直接点明他的怀才不遇。提示学生想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所遇到的是个昏君,昏君根本就不知他是个人才。所以,要让学生明白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没有明君,人才只能空有一身的才华,却无处施展。这样学生便很容易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此同时播放板书1,加深学生印象。再点明本文讲的是“千里马”与“食马者”、“伯乐”的关系。此时可出现板书2的画面,让学生知道文中的“千里马”其实就是“人才”,即是韩愈这样的人才。昏君就是文中所说的“食马者”,而明君就是文中的“伯乐”。找到了这样的语句对应关系,学生就不难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自然学生对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悲愤之情“怀才不遇”的理解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3、请同学推荐三位声音宏亮的同学来朗读第1、2、3节,其它同学看屏幕上的“字的教学”的内容,注意这三位同学有无将这些词念错。同时来掌握其读音与意义,以及其中的通假字。
二、“字的教学”
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 (shí或dàn)
食(shí)不饱,力不足 食:shí,吃。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sì) 食:sì,通“饲”,喂养。
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aí) 材:通“才”,才能。
才美不外见(xiàn) 见:通“现”,显现。
注释:屏幕上是没有参考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