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林海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类型:活动参与型
活动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活动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活动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
活动准备:
挂图、中、小号黑板
活动时间:40×2
活动过程
课节一
活动内容:朗读课文、学习生词、分段并讲读第一段
活动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来找”
T=7分钟
过程:
1、同学们一定知道大海的样子,那么,像大海那样一望无际的森林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大兴安岭,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板书:林海)
2、老师这儿有一张地图,谁能在图上找出大兴安岭的相关资料。
活动二:开火车读课文
T=8分钟
过程:
1、开火车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读破的字音
2、认读生词:
高不可攀、悦耳、秦岭、白桦、珊瑚、矿井、椽柱、广厦、良材、综合、兴国安邦
活动三: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景物
T=15分钟
过程:
1、默读课文
2、小组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3、小组交流:
第二段讲“岭”,第三、四自然段讲“林”,第五自然段讲由眼前景物产生的联想。
4、思考:
A:按参观顺序,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B:讨论
C:小结:
第一段:(1)
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
第二段:(2-6)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第三段:(7-
)讲参观林场的见闻感受。
5、讲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
活动四:学习字词
T=10分钟
过程:
1、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2、集体学习
3、个别指导
伐:注意与代的区分
4、认读新词理解词义
高不可攀:高的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
5、小结
课节二
活动内容:分析课文
活动目标:
1、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2、理解、体会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
活动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T=7分钟
过程:
1、听写词语:裙子、珊瑚、云横秦岭、椽柱、兴国安邦
2、指名读第一段,归纳段意
活动二:讲读二、三段
T=23分钟
过程:
1、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2、讨论交流
A:“岭”的特点是温柔
“云横秦岭”指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
“孤峰突起”:单独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B:“林“的特点是林多成海,另一个特点是种类多
“目之所及”: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C:“花”的特点是多,到处都是
分析拟人句:青松作杉,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把大兴安岭当作人来写,写它会打扮自己,这样就生动、形象地将大兴安岭天然美展现给读者。多美啊,好像是经过了精心打扮,实际是秀美天然成。
分析比喻句:“林海”指什么?“白色的浪花指什么?
(“绣花鞋“指野花,“林海”指一望无际的松林树,“白色的浪花”指俊俏的白桦)
分析反问句:更加亲切真实
3、理解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思考并讨论
A: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加深了?
B:如何理解“的确有行国安邦的意义”?
(3)小组讨论交流
A: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密切。”
B:“兴”:兴旺
“安”:安定
,国家的兴盛安定有大兴安岭的贡献。
4、总结
活动三:体会思想
T=10分钟
过程:
1、讨论:
课文几次提到了“密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的?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2、小组讨论
3、小结:第一次作者进入原始森林,感到亲切,第二次是因为从特点感受到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第三次,参观林场,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感到舒服
4、小结写作特点
文章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写出大兴安岭的美将树木与建材联系在一起,它就像无私的母亲一样,奉献自己,爱护儿女,使得儿女兴旺发达。
附板书设计:
2
林
海
一(1)
入原始森林
亲切
舒服
林海
岭:温柔
多
人与山关系密切
二(2-6)
林:树多成海
亲切
舒服
松林
花:多
兴国安邦
三(7)
进入林场
亲切
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