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儿身上受到的启示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六十五
从女儿身上受到的启示
1997年,我作了学校的副校长。那时,我们的脑子里还没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概念。但是,我们那时已经开始综合地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了——这是现在的认识。
那时候,学校里有一位学生家长——退休的老县长。他的两个孙女都在学校上学,因此,他对我们的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关心,经常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他的大孙女当时上四年级。班主任教田丽萍。老县长当时正在搞山区扶贫工作。他来学校的时候,经常跟我们谈到那里的问题。
一次,老县长、我和班主任一起谈到了当时丰润县北部山区的北岭村。不止从哪个话题引起,我突然想到:可不可以从天老师的班上开始搞一次试验——建立一个联谊班级?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非常赞同”(我是副校长嘛)。于是我们请老县长牵线。老县长欣然同意。
不久,田老师教的四三班开展了一次活动——到北岭小学跟四年级学生开展了联谊活动仪式。那天,老县长也一同前往了。当时,我“利用职权”,把女儿也带去了(当时女儿也上四年级,在另外一个班)。活动开展得很热烈。小朋友们相聚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到不尽的情(四三班的学生给北岭小学的学生带去了很多的礼物)。
此后,两个班级的学生便频繁地进行了书信交往。
女儿也交了一个手拉手小朋友。因为她不在四三班,并且,她们班还没有开展活动。因此,女儿与北岭小朋友的交往纯粹变成了“私人行为”。于是,我发现,女儿经常跟我要信纸,要信封、要邮票。我知道她在干什么——给北岭的小伙伴写信。我想看,但她不允许。我也只好作罢。后来的一段日子,女儿回在收到回信以后,跟我聊起她的小伙伴——什么他们家里三个孩子,什么她的父亲想不让她上学等等。我认真地听她说,然后问她:“那你应该怎么办?她的困难,你可以帮助解决一点吗?怎么解决?”
从女儿的身上,我发现了这次活动的重要的实践意义:孩子在他们自觉自愿的交往中,关心他人的品德在形成,同时,书信交往成了很自觉的交往形式——不用要求,她也需要写一写东西了。
这么好的活动,仅仅一个班级开展,太亏了。于是,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各个班级,都跟北岭的对应年级学生开展联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