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汉字谐音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带有汉字谐音的歇后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扯掉画皮的恶鬼——凶相毕露
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城隍庙里的小鬼——老瞪眼睛不开腔
城隍庙里扯牌九——鬼场合
城隍庙里着了火——小鬼的嘴里都冒烟
城隍娘娘害喜——怀的鬼胎
城隍爷扑蝴蝶——慌了神
城隍庙里内江一鬼打鬼
城隍庙里的猪头——有主的
城隍庙里的判官——嘴牙咧嘴
城隍娘娘坐月子——养神
城隍庙里摆菩萨——站就站一生,坐就坐一世
城隍庙里穿裤——羞死鬼
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城隍庙里卖假药——哄鬼
城隍爷拉胡琴——鬼扯
城隍奶奶怀孕——出了鬼胎
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城头上出殡——统一个大弯几
(比喻有事不直说,而是拐弯抹角地去说。)
成熟的南瓜——黄了
成熟的莲子——心里苦
友成对的蝴蝶——比翼双飞
成立皮旬公司——做无本生意
城楼上亮相——高姿态
城楼上看人——眼光大高
程咬全的招数——三板斧
程咬全的斧子——头三下
(比喻做事起初声势很大,后大能坚持。)
程咬全打仗——全靠三板斧
秤砣掉进大海里——浮不起来
(比喻遭到贬降不好再恢复原来那样。 有时含有牢骚意味。)
秤砣砸核桃——看他硬到几时
秤砣掉在棉被上——没有回音
(比喻某件事情没有得到回答,或没有落到实处j
杆舵落井——硬到底
吃了秤杆——肚子心眼
吃了鸡下巴——按别人的话
吃了砒霜毒狗——先害自己
吃无风——高傲
吃完饭就砸锅——不干了
吃河长大的——营得宽
吃根灯草——说话轻
吃死老公睡崩床——懒婆娘
吃烧饼掉芝麻——免不了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贪婆
吃了黄连吃甘草——先苦后甜
吃了对门谢隔壁——错了
吃了筐烂杏——心酸
吃了早饭睡午觉——乱了时辰
吃了猪下巴——爱搭嘴
吃了一包回形针——满肚子委屈(曲)
吃了鱼钩的牛打架——勾心斗角
吃了三碗红豆饭——满肚子相思
吃着黄连唱歌——以苦为乐
吃竹竿长大的——直性人
吃鱼不吐骨头——带刺
钉掌的敲耳朵 —— 离题太远
莲梗打人 —— 思情不断
老婆婆喝稀饭 —— 无耻下流
出国的大轮船 —— 外行
万丈悬崖上的鲜花 —— 没人睬
和尚打伞 —— 无法无天
青菜煮萝卜 —— 一清二白
打扇抽烟 —— 煽风点火
秃子脱帽子--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龟盖量米--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没下文(蚊)
冻豆腐--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麽人都有(什麽仁都有)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扩展阅读:歇后语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 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 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 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 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旳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旳带有幽默性旳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旳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旳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 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旳‘ 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 秋胡戏妻”是有名旳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旳。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旳歇后语,在北京叫 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旳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旳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旳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 陈望道在《 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 藏词"格一节介绍; 郭绍虞在《谚语旳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旳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 隐语"、" 谜语"、" 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