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颁布的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课程标准,都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倡创建和使用成长记录袋,因而这种评价方式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各实验区都积极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教育实效,也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但必须指出的是,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使用要求还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成长记录袋潜在优势与功能的实现。下面结合各实验区的评价改革实践,对成长记录袋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科学认识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兴评价方式,整体而言,国内中小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它还比较陌生,加上缺乏相关的培训与指导,多数教师对成长记录袋的认识十分有限,基本上停留在日常概念水平,将成长记录袋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评价记录,对其性质与特点的理解还很肤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实际效果。
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这是它与传统评价方式的最大不同,也是它的一个特色。它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作品,用以展现学生的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情感。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将成长记录袋理解成为一个无所不装的大口袋,只要是能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资料就不分主次地装进去,或者将传统评价中产生的评价结果(如分数单、测验卷,检查表、小红花、奖状等)集中在一起就称为成长记录袋,都是值得斟酌与商榷的做法。
学生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随机的。成长记录袋不是简单的文件夹,其中的材料应依据特定目的而收集。创建和使用成长记录袋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收集的内容、方式、渠道,以及这些内容的分析与应用。如果创建成长记录袋的目的是展示学生的最优成果,那么收集的内容应是学生认为最满意或最重要的作品。如果创建成长记录袋的目的是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水平,那么收集的内容就要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也就是说,其中有些东西是统一要求的,以便在不同学生之间进行比较。
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传统评价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导致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而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质性资料,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能力的培养、改进与发展的建议等。成长记录袋中学生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进行的,评价活动与教学过程是有机结合的。
二、开发和使用多种类型的成长记录装
在当前的评价改革中,尝试应用成长记录袋去评价学生的教师为数众多,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教师创建的成长记录袋都是展示型
(又称最佳成果型)成长记录袋,也就是收集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最重要的作品,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予以展示。但是,成长记录袋的类型还有根多,有待于中小学教师的开发与使用,从而充分发挥成长记录袋的潜在优势与功能。
结合国内中小学就成长记录袋应用所开展的实践探索,依据成长记录袋的不同用途,可以将它分为展示型、描述型和评估型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特点如下:
展示型收集学生最优秀或最满意的作品,而描述学习过程的作品不包括在内;学生有选择作品的权利,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标准代替学生选择作品;鼓励学生考虑作品选择的理由;而相关的反省记录也可以装进去;其内容是非结构化的,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可以不相同。
描述型所收集的学生作品不仅指结果性作品(如作文的终稿),还包括学生在完成这一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过程性作品(如作文的草稿和修改稿)。由教师完成的核查表、教师所做的课堂观察记录、表现性测试的结果、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或者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只要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可以收集。所收集的资料必须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评估型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成长记录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就像其评分过程一样,这种成长记录袋可以作为学生升级,留级的参考,也可用于一定时期的总结报告。
实际上,评价实践中产生的成长记录袋类型还有很多。比如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格雷德勒(Gredler)就以成长记录袋的不同功能为标准把成长记录袋分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估型和课堂型五种。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究竟哪种分类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科学认识各种类型成长记录袋的构成及优势能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需要,合理高效地应用成长记录袋。将成长记录袋的各种潜在功能落到实处,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把评价改革导向深入。
三、与教学有机地结合
成长记录袋是一种质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与教学活动关系本来是十分密切的,但在评价改革实践中;将成长记录袋看作终结性评价的辅助方式,教学与评价相分离“为评价而评价”“为收集而收集”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这不仅妨碍了成长记录袋评价诊断与发展功能的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并进而挫伤了教师开展相关探索的积极性。
总体而言,要在成长记录袋的应用中实现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考虑
成长记录袋评价内容的确定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教师在使用成长记录袋Z前,必须有比较具体的使用方案,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评价的内容也就是说用成长记录袋去反映、评价和促进学生在哪一方面的发展。而确定评价内容的依据主要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班级教学实际、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等。
学生作品及相关证据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并收集起来的。也就是说,成长记录袋中所收集的具体项目,不是在某一教学过程结束后,专门安排时间通过某种活动来完成而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自然生成,并根据需要收集起来。这样,教师们反映的费时费力的问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或缓解。
教师要及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反馈。收集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才是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如果把学生辛辛苦苦收集起来的作品放在一旁而不做评价,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就无法发挥出来。教师要尽量和学生一起回顾他们的成长记录袋,发现其优势和不足,一方面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另一方面也促进自己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与反省
重视学生参与,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是当前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成长记录袋的一个重要特点与要求。在使用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依据标准和要求评价自己的作品,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明确改进的目标和途径在学习与发展中不断进取。这不仅是构建双向的、活泼的、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举措。
在评价实践中,多数教师在观念上都已认识到自我评价与反省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教育行为中的具体落实情况却不如人意。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省能力很差,没法培养;有的教师机械地要求学生对每份作品都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本来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苦差事;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没有提供必要的指导,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去评价去反省,但评价什么、反省什么、怎么评价和反省,学生还不是十分清楚,自然效果就不如人意。
其实,学生自我评价与反省的具体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它可以是书面形式的,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可以是就某一特定的作业进行的,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可以是就某一特定的作业进行的,也可以是就某一方面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而进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需要,提出不同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方面的要求。要摒弃“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做法,不能要求学生对每份作业、作品都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或者让全班同学在同一时间,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
要使学生切实从自我评价和反省中受益,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提出要求,还要提供必要的指导。一般来说,在使用成长记录袋的初期,学生自我评价和反省的能力都比较薄弱,没有教师细致指导,这种评价活动往往难以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与要求、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指标、反省的主要问题与方法等,必要时还要提出一些反省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当然,要参与到这富有意义的自我评价与反省中,多数学生需要相关的培训与指导,并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