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大课堂──听周利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有感
9月27日,我们语文研讨班的同学们在徐老师的组织下有幸又相聚在一起切磋研究新课程语文的教学。我们的活动主题是:大家同上一堂课。那天,我揣着事先准备好的四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等待幸运之神的降临。然而,徐老师给我带来了更好的消息,我们不仅有机会听到研讨班同学的课,而且能够听到第一小学骨干教师周利央老师的精品课。
带着一颗学习的心,我认真地听三位老师同上一堂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动心、动脑、动口、动手。三位老师在课堂中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心地学习。尤其是第一小学周利央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得课堂教学中,精彩之处数不胜数,大家为之赞叹不已。对我来说,更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一、满怀激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前谈话,周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创造了一个快乐的组词游戏,用“桥”字来组词,看谁组的多。这时,学生的表达欲望被充分地激发,他们踊跃地发言,拓展思维,想出了许许多多的词语。周老师的满怀激情感染了学生,这个小小的游戏仿佛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联络情感的桥梁。学生心灵的火花被点燃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渐渐拉近了。这时,老师顺势提出:我们去认识一座特殊的桥,并板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个充满真情的故事便引起了学生探求欲望。
二、倡导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周老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小钱的痛苦?你对白血病有多少了解?看到小钱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你的心情怎样?在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尽情地展示个性,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平常让我们头疼的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在课堂中却变成了无限的精彩。
三、巧设过渡,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
精彩、精妙的过渡语,应该说是周老师这堂课的一大亮点。听她精心设计的过渡语言,仿佛在欣赏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小诗,这一句句亲切优美的语言,尤如秋季幽幽的桂花香,扬溢在我们心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意。例如导入新课时,周老师动情地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老师有理由推荐给大家读一读,相信读了以后,你会为之动情,好,我们就来读一读吧!”学生便入情地读了起来。又如,初读课文交流后,周老师这样说:“第一次读课文,我们就有了这么多的理解,真不错,让时光倒流到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当阳光沐浴,人们沉浸在浓浓桂花香气之中时,十八岁的青年小钱却躺在病床上,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一看吧。”多么深情的语言啊!学生的思绪也随之飘进了小钱的病房。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情地表达
课堂上学生的表达有两种:一是朗读,二是发表见解即说或写,周老师在课堂上安排读的时间非常充分,但决不是机械地一读再读。她非常注重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体会朗读。例如:周老师引导学生想像小钱躺在病床上的样子,提问:你的心情怎样?当学生说难过时,便让学生难过地读一读;当学生说可惜,便让他读出可惜;或是担忧地读一读;或是伤心地读一读。用不同的感觉读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心情感受小钱的痛楚,学生的朗读便赋予不同的深刻的理解。
除了充分地读,周老师还很重视写。“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想啊想,想了很多很多,请把他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下了心中的无限感情。
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精神垫底,当有这么一段感动,可以进入学生的感情世界,为他们的精神注入新的元素时,我们语文教学的春天就来了。
我说,周老师给我展示的是一个诗意语文,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