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和其他》教学设计10
一、学习内容分析
对于人生道理,学生听得多,学得多,但真正做到领悟透彻的很少,领悟透彻了能用自己的话恰当的表达出来的就更少了。因此,怎样从作者的角度体会到文章传达的深刻道理,又从自己的角度表达出来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从作者的角度理解包括换位思考、站在作者的立场来体会其深刻的话语,还包括对作者讲授人生道理的方式的学习和鉴赏;从学生自己的角度来表达他们的阅读感受,并注意选择表达方式是最终目的。这不仅对他们的人生有重要意义,对他们写作表达水品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向青春举杯”中的第二篇章“体悟人生”的第一篇散文,《十八岁和其他》是杨子写在儿子十八岁生日的家书式散文,作者围绕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和青春这四个主题,以平易轻松的口吻写下对孩子成长的感言,体现了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站在民主平等的立场和孩子进行沟通,以感性的文字表达了理性的观点,语言朴质亲切,贴近现实生活,表达作者对孩子长大了的欣喜、关心、期望等复杂感情。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文章的大概意思基本上都能读懂,但在难于发现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和角度,所以,通过指导其深入挖掘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是重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把文章和学生正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特征结合起来,移情入文,让学生体会与父母平等对话、真心交流的这些人生的真谛,并且能充分的表达出来,学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分享成长经历。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概括出作者对儿子十八岁的心情和两代人矛盾的看法。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在讲述时的表达方式和立场。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通过查字典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师:设计教学展示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出作者叙述的方式和态度
难点:把握作者表达的立场
六、课时
25分钟
七、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1分钟
对这个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些人来说,你可能就是整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的箴言——《十八岁和其他》,听听这位父亲对他的孩子说了些什么,以怎样的方式说的,你听了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导入课文,同时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板书 十八岁和其他 杨子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分钟
杨子:原名杨选堂 (1923—) 新闻界人士、作家。广东梅县人。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等主笔,兼涉政界。任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行政院”参事兼编译室主任,“中央银行”行务委员等职。研究经济兼长文学,以笔名“杨子”在报刊开设“杨子专栏”、“杨子漫谈经济”、“杨子论衡”等专栏,颇受欢迎。后任《联合报》副社长,《联合晚报》发行人,兼《联合报》、《经济日报》、《联合晚报》三报总主笔,《中国论坛》发行人兼社长。1990年夏参加“国是会议”。现任《联合报》社长兼三报总主笔。著有《杨子漫谈经济》、《杨子专栏》、《杨子杂谈》、《经济小品》、《魔象》、《水柳的诱惑》、《感情的花季》、《精神的裸体》、《画夜记》、《欲神》等。
写作背景:在法律上,十八岁意味着成年,意味着责任,而在心理学上,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身体发育上开始成熟,但与之对应的心理发展却滞后了,身心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自尊和独立意识,一方面又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在遇到父母一如既往的关爱模式的时候,就会产生沟通、交流上的问题。那么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心理学上十八岁孩子的特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十八岁 10分钟
1、阅读第一部分,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父亲想起了哪些难忘的体验?2分钟
过去——焦急忧虑,激动喜悦,辛劳
现在——欣慰,迷惘,开心,满意
2、作者在叙述这些经历时,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复杂情感的?(语气、态度等) 7分钟
“似乎”、“怎么”、“竟是”的运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迷惘和感慨,引用诗人的话,更强调了“似水流年的迷惘”;“笑我”、“是否”、“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以平等的对话方式,诚恳的态度,似乎是在和知心朋友讲话,没有把以前的事情作为功绩来炫耀,也没有颐指气使和盛气凌人,而是自我剖析式的叙述,使自己对孩子的爱在对话时不经意的流露出来,体现了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而通过引用两个例子做衬托,更加强调了这种父母之爱的表达;而用一般父母的“失落”和自己的“满意开怀”做对比,突出了其把儿子作为知己、理解和尊重儿子的态度。
3、回忆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事,并与大家交流。 2分钟
说明:该部分尽量让学生自主回答,稍作展开。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归纳、整理,回答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课文加深了理解。
板书
平等的对话
知己 诚恳的态度
理解、尊重的态度
(三)两代人的矛盾 10分钟
1、阅读第二部分,作者认为哪些原因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2分钟
流行观念的影响;父母的愚昧与落伍;子女的盲目与急躁;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作者是站在怎样的立场上来展开“父与子”矛盾的谈话的? 5分钟
民主、平等的立场:“希望”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来说,先耐心分析,接着提出希望,口气平和,体现民主平等的关系,“纵使”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来为天下父母辩护,“自以为是的爱”仍然是最终的爱,“依然”的重复使用,突出表达了父母的“错”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即爱。
3、作者为什么要向孩子讲述因丧父没机会反抗父爱而盲目反抗过温柔慈祥的母爱这一事实? 3分钟
通过诉说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展示作者打开心扉、和孩子坦诚交心的意愿,让孩子觉得父亲其实和自己一样,真实又平易近人;同时以亲身经验向孩子说明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交流的重要性,继而提出下文的“希望”,表达自己愿与孩子共享喜乐、分担烦恼的意愿,以平等的朋友般地口吻提出对儿子的期望。
4、讨论: 3分钟
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
在和父母产生矛盾后,你怎样处理的?
你的父母是怎样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
说明: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开两代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式有深入的了解、体会。
板书 代沟
民主、平等的立场
理解、沟通
八、作业布置 1分钟
学会感恩: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并念给父母听,5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