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材解读一
教学分析
2025-02-21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好生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
点击显示
【《剪枝的学问》教材解读一】相关文章
《识字2》教学设计四
变脸课后反思
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
课堂上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创新──《月光曲》教学片断与反思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凡卡》解疑
《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
好课拒绝 “ 彩排 ”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90569/
上一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