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课文_教案_案例_课堂实录_教学反思_,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课文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教师介绍陶行知1、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2、
学生了解陶行知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指导精读,感悟知、情:1、走近蜻蜓2、走近陶行知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反复练读,深化感情拓展、延伸作业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3、理解“七嘴八舌”4、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5、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6、指导朗读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2.
活用资料,走近蜻蜓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捉蜻蜓的同学,你想对我说什么?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1、读了课文,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影象?2、再读一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3、
扩展阅读《小孩不小歌》1、怎么把这篇课文读好呢?在读陶先生的话要亲切和蔼的语气、读孩子们的话要天真,热情老师描述: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请大家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学生交流自学的结果(吃食、眼睛、尾巴)学生表演,理解“七嘴八舌”生读这句话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蜻蜓吃尾巴)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大、复杂、成千上万、四面八方”学生交流课外查阅到的资料,帮助理解1、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2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3、(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学生利用文本的语言来跟老师进行交际。明白不仅要爱护小动物,而且要懂得爱科学。学生交流对陶先生的总影象。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集体交流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学生朗读《小孩不小歌》进一步感悟陶先生的思想。分角色朗读学生表白继续查资料通过朗读,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摘录出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蜻蜓。在学生熟悉了蜻蜓的外形特点和作用,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喜爱之情,对理解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就水到渠成了。利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七嘴八舌”,显得生动形象,使得课堂活跃,学生也乐学。补充课外资料,深化文本,帮助学生记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来朗读,教学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授之方法查找资料帮助理解文本,并能在文本处注释,这叫批注,这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要注重培养这样的能力。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给学生说话提供一个舞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和“文”。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懂得爱护益虫益鸟的道理,还要通过有关词句的学习,体会陶先生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和以身作则保护益虫的高尚师德。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和说话神态的词语用得很准确,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大有裨益。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创设情景,让学生同文本中孩子感情产生共鸣,有感而发。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之二,放飞蜻蜓,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