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知识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两种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又有所相通的文化与意识,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知识点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晰的理解本文,希望大家及时了解查看。
【字词梳理】
1.正音
角.落( ) 媲.美( ) 烙.印( ) 应.运而生( ) 贬褒.( ) 威慑.( ) 销声匿.迹( )
筛.选( ) 一蹴.而就( ) 攻讦.( ) 钳.制( ) 刮垢.( ) 蜕.除( ) 得逞.( ) 合拢.( ) 稂.莠( )
答案:角jiǎo,媲pì,烙lào,应yìnɡ,褒bāo,慑shâ,匿nì,筛shāi,蹴cù,讦jiã,钳qián,垢ɡòu,蜕tuì,逞chěnɡ,拢lǒnɡ,稂lánɡ。
2.辨音
烙.饼( ) 应.对( ) 咀嚼.( ) 炮.烙( ) 应.届( ) 咬文嚼.字( ) 负荷.( ) 稽.查( )
一幢幢.( ) 荷.花( ) 稽.首( ) 影影幢.幢( )
答案:lào,luò;yìnɡ,yīnɡ;juã,jiáo;hâ,hã;jī,qǐ;zhuànɡ,chuánɡ。
【词语积累】
1.词语释义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稂莠:稂和莠,都是形状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比喻坏人。
明日黄花:重阳节后的菊花,都将逐渐枯萎,没有什么值得玩赏的了。后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
销声匿迹:比喻秘密的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命不凡。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阴私。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2.词义辨析
景仰 敬仰
相同点:都有对人尊敬之意。不同点:“景仰”有“佩服、尊敬、仰慕”之意,如“他连声说‘景仰,景仰’”。“敬仰”指尊敬仰慕,如“这位作家备受青年们的敬仰”。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二者都有“自己不能控制”的意思,都用于人,常作状语。区别是:“情不自禁”表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原因在“情”,多形容感情激动,如“她情不自禁地握着他的手,把头靠在他的肩上”。“不由自主”没有表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它有时可以用来形容震惊、慌张,有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感情激动,如“他觉得天旋地转,头重脚轻,身子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
不动声色 无动于衷
二者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区别是:“不动声色”着重指外部表情,多形容态度镇定,情绪冷静,如“李敬原不动声色地问成瑶:‘你知道华子良是谁吗?’”。“无动于衷”着重指内心活动,有时形容冷酷、感情麻木;有时形容立场坚定、意志坚决。如“刘胡兰听了他的话,无动于衷„„”。
抱残守缺 固步自封
二者都有“因循守旧,不想革新,不求进步”的意思。其区别是:“抱残守缺”偏重在守旧,多指不学习新知识,不接受新事物,如“他们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宁可把集体搞垮,也不把‘宝座’让给有能力的人去坐”。“固步自封”偏重在停顿,多指不事进取,不求进步,与“裹足不前”“夜郎自大”相近。如“我们反对不问好坏就一概拒绝外来的关门主义和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
资料园地
1.走近作者
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淮安,汉族。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1974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同时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等。
2.探寻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如何处理好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间的关系,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现代著名学者庞朴从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入手,对文化遗产去芜存精,让民族精神重放光彩,并在文中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是新时期下继承传统文化、发扬文化传统的理论指导,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3.艺术技巧
(1)说理全面,论证严密
本文讨论的是既不相同又有关联的两种文化意识与现象,为了能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它们,作者先分别从外延及内涵两方面论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再论述二者之于我们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我们应如何继承传统、发扬传统。这样,从二者各自的特点到共同作用,再到我们应如何对待它们,既由浅入深,论证严密,又说理全面透彻。(2)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文章第一部分提出讨论范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然后用两个部分分别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最后用“财富和包袱”讲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对待它们。二、三部分为并列关系,二、三部分与第四部分之间又是层进关系。这样的论证结构做到了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合作探究
1.文章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阐释这两个概念的?
探究:作者之所以用较大的篇幅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主要是为下文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以及如何辩证对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奠定基础。
首先,从语言结构分析入手,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分别落脚在“文化”与“传统”上。
接着,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认识入手,对两者作出“定义”式的简单判断:传统文化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然后,又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的角度,阐释了两者的特性:传统文化是具体的,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传统是意识和精神,是一种惰性力量,或者说是一种惯性力量,“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最后又以比喻的方式,阐述了两者的两重属性: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通过这样逐层推进,通俗明了地讲清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含义、特性及影响,使同学们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2.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所以说,传统是财富。然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妨碍进步和发展,因而传统
又是包袱。作者论述这个问题,是要我们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古为今用,又要批判分析,弃其落后的保守的东西,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促使传统不断发展与进步。
3.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探究:文章通过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容、特点及区别,启示人们要深刻认识传统的重属性,最大限度地摆脱传统作为“包袱”的一面,发掘其作为财富的一面,并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