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不明”的成语误用解析
“褒贬不明”是高考考查成语误用类型中一种常见的情况。成语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褒奖、赞扬色彩,用于正面、积极的人或物,如“危言危行”“凤毛麟角”等;第二类是具有贬抑、批评色彩,用于反面、消极的人或物,如“猫鼠同眠”“上下其手”等;第三类是没有明显褒扬、贬抑的中性词,使用范围较宽,如“举一反三”“承上启下”等。命题经常考查的是褒贬色彩,即误用褒贬,因不明成语的感情色彩而误用,导致情感错位。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褒义误用为贬义,如“目无全牛”“如火如荼”都是褒义,常被误用为贬义;二是贬义误用为褒义,如“阳春白雪”“天花乱坠”都含贬义,常被误用为褒义。各位同学在做此类题目时有什么心得或诀窍,不妨与大家一同分享讨论。
一楼发言
首先最好从意义方面尽可能全面具体地掌握成语,如果存在感情色彩,就要密切关注,尤其要辨明褒贬色彩。其次要做一些试题,进行强化训练。做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优先从感情色彩方面对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例如:
(全国新课标卷第13题C项)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此句中的成语是褒贬不明的误用。“上下其手”最早出自《左传》,《旧唐书·魏徵传》也援引其事,“昔州犁上下其手,楚国之法遂差”,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联系前后语境看,应是对“反扒队员”的肯定,该用褒义色彩的词语,因此“上下其手”使用不正确。
二楼发言
我也呈上一策,辨析成语时还应注意其在特定语境中产生的临时意义。这样的意义虽然在词典中没有,但是它是依据词典中的意义派生出来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例如:(湖北卷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这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A.趣味痛痛快快当是遛B.滋味淋漓尽致便是踱C.意味兴致勃勃自是逛D.韵味尽情尽兴恰是晃
第二空应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这是词典上的解释,它兼含褒贬。而在本语境中产生了临时性的褒义,它是依据前一个意义而产生引申义,说“江城”像人一样把自己的美丽尽情地“挥洒”出来。所以答案为B项。
三楼发言
楼上两位的观点非常重要,我全力支持。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兼有褒贬两种色彩,复习时应加以关注。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作贬义时,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如果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作出正确选择,就会损害表情达意,以致出现语病。例如: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该句中的“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它含褒义,此处是褒义贬用,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加以区分。例如:
国民党反动政府“专心致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该句中的“专心致志”形容非常专心,是褒义词,这里是作者故意褒词贬用,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楼主小结
各位讨论得很精彩,已经将成语“褒贬不明”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高考语文这个考点的复习过程中,大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使用成语或做相关题目时必须辨明褒贬,考虑它与全句内容和谐一致,使其与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确表达讲话者的本意。我们还应特别关注那些仅有一字之差、褒贬色彩分明的成语。如“目光如炬”与“目光如豆”,“见利思义”与“见利忘义”,感情色彩截然不同,都是前褒后贬。因此,我们在运用或判断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该褒则褒,该贬则贬。命题者会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我们必须练就“火眼金睛”,辨明其是“人”还是“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