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21
第十六节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过程】
一、由一首词导入(ppt出示)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师:这首词写的是谁?
生齐答:辛弃疾
师:词中,辛弃疾对自己的人生做了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概括,今天我们就走近辛弃疾,走近辛词
【板书课题】
二、诵读
1.生齐诵全词,师评(气势稍微不足)
师强调字音:有几个字词的读音大家必须注意——仲、榭、佛
师强调句读:封//狼居胥
2.自由朗诵
师:请大家自由朗诵整首词,要求结合注释能够翻译整首词
生自由朗诵
师:请大家和同桌交流一下,不会的地方讨论一下
3.生互相交流讨论
生1:“气吞万里如虎”的“吞”如何理解?
师:吞没
生2:“风流”什么意思呢?
生3:英雄业绩
师:你能不能翻译一下整句?
生3:英雄业绩总是被风吹雨打去
生4:“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望”什么意思?
师:遥望时还记得扬州行省战争混乱的场面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无人回答)老师也想问问大家这几个词怎么解
4.Ppt出示: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凭谁问
尚能饭否
三、分析
1.师:大家再回头看一下这首词的词牌和题目词牌是什么?题目是什么?
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一首词有了题目就有了明确的主旨,题目中哪个字能够明确主旨?
生:怀
Ppt出示: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2.师:请大家自由阅读,看看词中写了哪些古人古事
生默读
生5: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师:谁还能补充?
生6:还有霍去病
师:这是个典故,但霍去病是这个典故的主角吗?
生6:配角
3.师:上片的两个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生讨论
生7:孙权的典故是要表达作者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情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7:孙权赤壁之战打了以少胜多的战役,气吞万里如虎
师:还有其他的情感吗?
生没回答
师:老师觉得这里还应有批判南宋的态度,大家看是不是?孙权东吴势力那么弱都敢于斗争,南宋呢?一味苟合偷安,所以还应有批判南宋的情感
师:大家再看看寄奴呢?这个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生没回答
师补充有关刘裕的生平常识:出身平民
师:在这里,词人通过刘裕想到了自己,有仰慕,也有对朝廷的批判
4.师:下面我们一起把上片齐读一下
师生齐读
师范读
一生读
5.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下片哪位同学分析一下作者写刘义隆是为了什么人呢?
生8:为了批判当权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师引导:注意课下注释
生8:元嘉草草“草草”说明当权对北伐的不慎重所以批判当权
6.师:写拓跋焘的那几句是为了表现什么?
无人回答
师:大家看看,这里的“可堪回首”“神鸦社鼓”是怎么描写的?
生答: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
师:“可堪回首”的意思就是“不堪回首”,就是“怎能忍受”作者为什么说“怎能忍受一片安宁”?老百姓安宁不好吗?为何可以忍受?看不得别人好吗?敌占区的百姓安宁生活,隐蔽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9:人民麻木,诗人愤怒
师再强调:战争不仅摧毁了家园,更有人们的精神想当初北伐,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而现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深沉忧虑
7.师:作者写廉颇是为了什么?
生10:为了衬托自己
师:廉颇的遭遇还算好的,廉颇比他强廉颇老了还有人去问一问能不能吃饭,作者老了都无人问津
Ppt出示:
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总共生活了四十几年,在这四十几年里,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尽管他一再上书,要求北伐,但朝廷从未真正采纳过他的建议
师:不要以为这里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这是一位老人字字泣血的呼喊怎么读一读?
生11:让人流泪的感觉,“谁”应突出出来
生11读
师评:还应突出“老、谁、饭否”,气息不要断
生11再读
再找一生读
8.师:大家必须穿越一次,当辛弃疾66岁时,现在应该退休了,他在你眼里应该是什么样子?
生12站,无语
师:梁衡曾说辛弃疾心中常有“悲愤”之情“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种无人理解的悲愤,的确时时萦绕作者心头
师要求生齐读
生齐读下片
9.师:下片还有一句没有分析“43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3年如何来的?
生回答
师:设想一下,你们加上43年会怎样?会把一个少年变成老者,会把壮志消磨殆尽但辛弃疾“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当时大部分人安于享乐,而被闲置的辛弃疾43年了,却将战火连年的场景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这处于什么原因?
生没回答
师:扬州路的烽火真的像火一样烧灼得他日日夜夜不得安宁,多少次梦回吹角连营,多少次醉里挑灯看剑,若不是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又为何满眼泪水?所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爱国,这是一颗炽热的心!
10.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体会一下
师配乐范读
11.师:很多人都说朗诵的好需要技巧掰开了,揉碎了,设身处地地走近作者,朗诵时就顾不得什么技巧了现在,请大家想象自己就是辛弃疾,重新回到文本,自由朗诵一遍
生自由朗诵
生13再读
师小结:辛弃疾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我喜欢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的柔情,我喜欢他“醉里挑灯看剑”时的豪情,我更喜欢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情……
【评述】
一、整体设计不错,从描写辛弃疾的一首词导入,入情入境,学生比较容易进入情境然后老师又以“古人古事”引出词的典故,直接切中这首词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问题争取让学生回答这点也比较可取但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还不够,有些问题老师抛出来了,但是学生没有任何回答,往往是老师自己回答自己
三、老师的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斟酌,比较生活化、口语化,不够严肃
四、朗诵环节应该贯穿全文,最好不要前面分析后面朗诵,最好是边读边品、边品边读
五、老师还是讲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