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疏导──《乌塔》教学记
《乌塔》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
我在教学时,为体现阅读课文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设计了以下流程:先激趣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是解决字词困难;然后检查反馈课文都讲了哪些事;最后组织交流,谈自己对文中事的看法与见解。
在引导学生谈看法时,我班胡宇龙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们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跑出去旅游,那样很危险,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他的这一说法马上得到了其他同学的积极响应,孩子们便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甚至还搬出了曾经受坏人骗的事例。是啊!安全重于一切,做没有安全保证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这的确难住了我,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我该如何疏导,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呢?让学生展开辩论,把问题抛给学生吗?“理越辩越明”,话是不错,可是学生还没有找准切入点,这样势必会在一些问题上纠缠不清,是否有现实意义呢?有了,我灵机一动,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合生活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与教材的对话。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她即节约又大方,即对自己负责又关心他人。她对自己的路费精打细算,可给亲人买礼物却很大方;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这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