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案设计
2025-02-25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从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滥用于当今的世界;从正面分析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的写作方法。
(2)联系自己学习生活折实际,体会文章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此体现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
(2)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先让学生各自在课上诵读全文,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义,书上注释中没有的,从工具书上查找,然后老师检查。
(3)研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段落层次。
先让学生齐读全文,对生疏的字音、词义进行复习;然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最后老师引导修正,投影显示。
明确:论点: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文题目)
第一部分:话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第2—5自然段)
第三部分:正面论证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第6—12自然段)
(4)归纳小结,明确要点。
①简答“格物致知”。
明确:从探索事物而得到知识。
②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提倡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略)
(5)课后作业(略)
点击显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相关文章
西师版《看浪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原的早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11《这个办法好》教案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教案
课文 29 数星星的孩子(2篇)
《才能来自勤奋》教学设计
习作 写一活动过程
谁在“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新解
假如我是市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96215/
上一篇: 初中优质课《心声》教学设计
下一篇: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