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让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人教版第一册教学体会

让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人教版第一册教学体会

教学分析   2025-01-23

关键词: 动态生成 和谐 生活 经验 探究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它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个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

一、和谐——动态生成的“温床”

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学习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时,作为教师的你就会不断地收到惊喜与意外。例:教《小熊住山洞》一文时,学生读到“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时,突然一个学生说道:爸爸带我旅游时去过山洞,里面很黑又很闷,住在里面很难受的。我面对学生的困惑,来个推波助澜说:是啊,那么黑那么闷的山洞里小熊一家怎么能住了一年又一年而不砍树造房子呢?于是引出了精彩的话题:“因为树是有生命的,砍了树,它的生命也就没有了。”“因为砍了树,树林里的动物失去了家园就无法在这里生存下去了。”我接过话题:所以,动物们都送来了一束束鲜花,这时它们会说些什么?

生1:松鼠说:小熊一家,我谢谢你们了,你没有砍树,秋天树上结满了果子,我在冬天就有松果吃,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生2:小猪说:我个子小,常常有人欺负我,森林里有了树,在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躲在树后面,别人看不见我,我就可以安全的生活在这里了。

生3:麻雀说:森林里满是树,这些树制造了许多的氧气,使我们动物能呼吸到许多新鲜的空气,没有生病,健康的生活在这里,多舒服啊!

生4:小白兔说:我是运动能手,森林里树这么多,给我制造了很好很大的运动场,我每天可以在这里蹦啊,跳啊锻炼身体,你看,我的身体有多棒!这都是你一家的功劳哪!

生5:山鸡说:森林里树木枝叶茂盛,向四面展开,好象撑开的绿伞,挡住了强烈的阳光,夏天,我们在森林里玩耍,就不怕中暑,秋天不怕泥沙啦!

生6:小熊听了说:山洞里虽然空气闷、光线暗、又潮湿,但能够给这么多伙伴带来愉快、带来幸福我还是很高兴的。

……

这时课堂上洋溢着的不仅仅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和谐,就连自然与人类之间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平共处,相互依存。

二、生活——动态生成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宏论启示我们:一个人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笃笃的,最具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请看带ie 的音节教学片段:

师:(学习了音节Ye之后)小朋友,Ye还有个双胞胎弟弟叫韵母ie。这个韵母弟弟可机灵了,它常常跟我们捉迷藏,它藏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到生活中找找看。

(教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安静,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教室里、身边、家里找找)

生1:我找到它了,它藏在书包里的写字本上,“写”的音节里有ie.(师板书xiě)

生2:它藏在我的身上,你看,我的身上别着校徽,脚上穿着鞋子,“别”和“鞋”里都有ie。(师板书bié、xié)

生3:老师,我在写字课上也找到了它,王老师教我写撇,“撇”中也有ie。(教师板书piě)

生4:老师,我在奶奶家找到了它,奶奶家的院子里种着“铁树”,铁字里有“ie”。(板tiě)

生5:我在吃饭的桌子上找到了它,桌子上放着“碟子”还有一盘“炒茄子”,我很喜欢吃。“碟”、“茄”里有“ie”。(die qie)

生6:我在一件事情里找到了“ie ”,有一次,我铅笔断了,同桌程程借给我一支笔,我说:“谢谢你。”这件事里“借、谢”两个字里有“ie”。(jie xie)

生7:我也在一件事事情里找到了它,有一次,我跟爸爸上山打柴,一只猎狗吐出舌头,向我跑来,我吓得拼命叫爸爸,爸爸说:“孩子,别怕,蹲下去拿起石头就会吓走它。”我赶紧蹲下去捡起石头,猎狗真的被吓跑了。“猎、别”都有“ie”.(lie bie)

以上案例由于教师把抽象的音节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赋予静止的音节以生命意义,这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孩子的语言智慧,同时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三、经验——动态生成的“粮仓”

经验世界是学生个体视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识的桥梁,是主动探究的中介。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经验世界这“粮仓”走向丰盈的过程,若学生经验世界这“粮仓”是满满的,就可以随时兑换语言丰富的内涵。如:《雪孩子》中“化”字的教学。

师:“化”字什么意思?

生1:“化了”就是没有了。

生2:就是雪孩子变成了云,不见了。

生3:雪孩子是雪堆起来的,家里着火后,雪受热后变成了水,这个就是化了。

生4:我家厨房里妈妈烧菜用的白糖,时间长了,白糖变成了糖水了,这也是白糖化了。

生5:我吃糖块时,放在嘴巴里,糖块漫漫的变小了,这也是化了。

生6:我家附近有个黄金加工店,那工匠把金块放到火上一会儿,就变成了水,这就是金子化了。

……

“化了”这一抽象的、静止的语言符号,由于教师激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学生以自己的已有经验,兑换新知获得新的体验,促进了学生更细致地触摸、拥抱、诠释语言的丰富内涵,在兑换的过程中,经验世界的“粮仓”又得到了丰富。

四、探究——动态生成的“钥匙”

探究,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通过探究,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请看《识字5口耳目》的教学案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随着音乐节奏出示: 、 、 、 、 、 、 、 、 、 、 、 )你们猜一猜这些是什么?

生1:我觉得这些是字。

生2:我认为这些是图。

师:这些是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发明字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样子画下来“字”,我们叫它象形字。你们再来猜猜看,这些字是按照什么东西的样子画下来的呢?

师:(顺着学生猜测次序出现: 、 、 、 、 、 、 、 、 、 、 、 )

师:你们看了这些图不像图字不像字的“字”有什么感觉?

生1:这些字很有意思,不用学就能猜出它是什么字。

生2:这些字不好,太难写了,写字也像画画一样。

生3:这些字笔画很多,如“ 、 ”,很容易写错。

生4:这些字写起来很浪费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也跟你们有同样的认识,于是就把这些字进行了简化,变成怎么样了呢?请比较一下古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字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现在的字笔画简单多了,写起来也好写,又不花时间。

生2:我发现现在的字四四方方的,写起来很漂亮。

生3:我发现古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字一样都很像实物的样子。如:“鸟”的“撇”是嘴巴,“点”

是它的眼睛,“竖折折钩”是他的身体,“横”是它的尾巴。

……

以上采用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初步掌握汉字的科学方法。如“你们再来猜猜看,这些字是按照什么东西的样子画下来的呢?”“你们看了这些图不像图字不像字的“字”有什么感觉?”、“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古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字,你能发现什么?”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猜字、自己去比较。学生通过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理解。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形成一个探究“场”。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

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1997、9期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作者 叶澜

《小学教学研究》2004、5期《“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作者 徐国波

《小学青年教师》2004、2期《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的舞台》 作者 岳晓霞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5期《反思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作者 郑百苗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4《立足“预设”巧于“创生”》作者 丁时辉 朱瑛

点击显示
【让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人教版第一册教学体会】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9722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