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作手法
教案设计
2025-02-16
1、以动衬静: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这段文字,为了突出冬夜山间的幽静,竟写出了三种声音:犬吠声、夜舂声、疏钟声。吠声如“豹”,更反衬了山村的宁静。夜舂声与疏钟相间,则构成了一首多重奏的夜曲。且这三种声音都与人的活动有关(犬是人类的伙伴),既写出了宁静,又不失温馨。
2、虚实结合,以情动人,以景动人:
⑴“虚实结合,以情动人”: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文字,前面两句写此时山中独坐的情景,后面四句回忆往日与裴迪在此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融欢快之情于“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的细节描写之中,同时也引起裴迪的共鸣,产生进山的念头。
⑵再说“虚实结合,以景动人”:
“当待春中,草本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草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这段文字,作者在前文实写冬景的基础上,为朋友虚构了一幅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山中春日图,图中草木葱茏,水中鱼跃,白鸥飞翔,青青麦苗中有山鸡鸣叫。而且作者不愿独享这美景,迫不及待地发出了请求:“倘能从我游乎?”即使没这样邀请,其殷切之情,已在景中矣。
点击显示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作手法】相关文章
人教第九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赵普》表格式教学设计16
难忘的一课教案三教学反思
21*最后的辉煌 教学参考
二年级上学期欢庆 教案教学设计
《五人墓碑记》教案4
《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语言运用及表达
《藏羚羊的跪拜》教案设计
给予树-教案推荐啊第第二课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98065/
上一篇: 《赤壁赋》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李文
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