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内容预览:
北京顺义区2011届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在试卷上作答,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作文纸。
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在答题纸和作文纸密封线内准确填写区(县)名称、毕业学校、姓名、报名号和准考证号。
4.考生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bì) 巢穴(xué) 胆怯(qiè) 迫不得已(pǒ)
B.翘首(qiào) 琐屑(xiè) 解剖(pōu) 惩恶扬善(chénɡ)
C.倔强(jué) 呜咽(yè) 机械(jiè) 刚正不阿(ē)
D.堤岸(dī) 踱步(duó) 谋略(móu) 忍俊不禁(jīn)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 络绎不绝
解释:两个“绝”字意思不同,“巧妙绝伦”的“绝”是“独一无二”的意思 ,“络绎不绝”的“绝”是“断绝”的意思。
B.锐不可当 首当其冲
解释:两个“当”字意思相同,都是“抵挡”的意思。
C.自强不息 息息相关
解释:两个“息”字意思不同,“自强不息”的“息”是“停止”的意思,“息息相关”的“息”是“呼吸”的意思。
D.一劳永逸 闲情逸致
解释:两个“逸”字意思相同,都是“安乐”“安闲”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现在就为几千万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天体变化担心,岂非杞人忧天?
B.北京小吃举世闻名,在此谈吃,要谦虚点,切不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C.昨天足球赛中他一人进了两球,今天眼里就没有别人了,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更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 ,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A.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B.探求新事物,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
C.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的态度和意识
D.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害是没有国界的。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逻辑错误,前后不对应)
C.他与其去网上聊天,也不愿和同学们打个招呼。(误用关联词语)
D.通过综合性学习,使我们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根据语言环境,填在横线上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A.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B.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C.强刺激的河北梆子,不能说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D.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分)
②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饮酒》) (1分)
③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1分)
④《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是: ,
。(2分)
8.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必背之书。书中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 之间的辩证关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则强调了学习时 的重要性。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烟草被称为现代社会最可怕的“瘟疫”,这个瘟疫一点点损害着人们的健康。早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呼吁人们远离香烟,健康生活。请你也参加到学校的“远离香烟,做健康少年”的活动中来。
9.请你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出吸烟的危害。(4分)
【材料一】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烟碱、亚硝胺等2000余种有害成分,会损伤正常细胞,可形成癌症。据实验研究表明,一支香烟的烟碱可使一只白鼠致死,20支香烟的烟碱可毒死一头牛。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院专家塞弗兰?萨比亚研究证明:“中年烟民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下降与吸烟行为有关。有调查显示,在家中被动吸烟者占67.l%,在工作场所或其它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占14.44%。被动吸烟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5%~30%,发生肺部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0%~30%。
【材料二】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吸烟使青少年易感染致病细菌,导致脑膜炎、毒血症、肺炎和耳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4倍多。烟草中的神经毒素尼古丁,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损害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青少年长期吸烟必然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答:
10.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宣传语,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句,根据上句的内容、句式、字数,完成下句。(3分)
①拒绝烟草,
②摒弃吸烟陋习,
③远离烟草,拒吸第一支烟; ,
11.班委会打算就中学生吸烟心理召开一个辩论会,请你结合《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拟定3个辩论的题目。(3分)
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
审美观的异化:中学生追求 “酷”和“帅”,在有些学生的心目中,发型服装怪异,嘴上叼着香烟才是最“酷”最“帅”的偶像级形象。
从众心理: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中学生处处想以成人自居,看到许多长辈吸烟饮酒,便认为“吸烟饮酒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于是模仿起来。特别是当看到一些自己的同学也有这种行为时便更觉得如果自己不会就很不够成熟,很没有面子。而这种吸烟行为又以几个同学一起聊天时或同学聚会时发生的最多。
好奇心理: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怡然自得,有时又觉得叼上一只烟挺好玩的,便亲自体验一回活神仙的滋味。
从他心理:中学生重友情讲义气,朋友都抽烟,若自己不应酬,便觉得掉价,于是在你来我往中就抽上了。
逆反心理:有些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你越是劝阻,他越是跃跃欲试。
寻求解脱: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就借饮酒抽烟来寻求解脱,以此来消愁解忧,逃避现实,或满足一时的乐趣、剌激,以获得充实感。
答:①
②
③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以彰其咎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翻译: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
14.选段中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草色遥看近却无》,完成下列各题。(14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少华
①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多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
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⑦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⑧“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15.本文作者写了寻春时所见所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视野所 见所 思
(出城后)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一片衰草责怪自己春游太早
(山脚下)回望来路① ②
③ 草色又浓了些,也扩展了④
16.文中第⑦段划线语句“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的是什么?(3分)
答:
17.作者在“寻春”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体会?你从作者的体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7分)(字数不超过150)
(二)阅读《话说核能》,完成下列各题。(8分)
话说核能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根本保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当前社会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近30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依靠煤、石油和天然气,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物质文明。但我们在享用这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却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为能源的开采、输送、加工、转换、利用和消费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进入21世纪,石油储量有限,能源供应短缺,世界能源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开发和利用来源更为广泛、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已刻不容缓,更多国家把眼光投降了核能。
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一座100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吨到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10辆卡车;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炭,要1000列火车。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出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1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他们的裂变充分利用,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万亿吨的核聚变资源——氢的同位素氚,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氚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要。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聚变能称的上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
18.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能否去掉?请你说一说理由。(3分)
答:
1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科学家提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这一观点的理由。(5分)
【链接材料】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答:
(三)阅读《谈“自省”》,完成下列各题。(8分)
谈“自省”
①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②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甲】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③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④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乙】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⑤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20. 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
21. 作者认为“缺乏自省”为什么“可怕”?(4分)
答:
22. 根据文章内容,从下面三句话中选出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处应填: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_
①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反省是—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
②日本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③希腊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六、写作(50分)
请在“我在 中长大”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顺义区2011届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
1.D 2.B 3.C 4.D 5. A 6.D
二、填空(共8分)
7.①绿杨阴里白沙堤 ②山气日夕佳
③又恐琼楼玉宇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评分:本题共5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给分
8.儒 学习与思考 独立思考(或及时复习)
评分:本题共3分,每空1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9.①吸烟可以导致癌症等多种疾病,危害自己身体健康。
②吸烟者制造的二手烟,增加了吸二手烟人患病的风险,危害他人健康。
③吸烟会降低认得记忆力和推理能力。
④吸烟使得青少年抵抗力低,容易生病,影响正常身体发育
⑤吸烟损害青少年大脑,使思维变得迟钝。学习成绩下降。
评分:本题共4分,答出1点给1分
10. 参考示例:① 珍爱生命 ② 创造健康空间 ③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卫生
评分:本题3分,内容、句式、字数各占1分
11.参考示例:
吸烟是有男子汉风度的表现吗?
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吸烟是成熟的标志吗)?
怎么看待交际中的敬烟行为?
吸烟是解除烦恼的最佳方式吗?
评分:本题共3分,答出1点给1分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12.① 答应 ② 表明、显扬
评分:本题共2分,每小题 1分
13.①(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
②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评分:本题共4分,每小题 2分
14.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临崩寄臣以大事
评分:本题共4分, 每点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记叙文阅读(14分)
15. ①一片新绿 ②悟到“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再次放眼望(山脚下) ④悟到“只有抬头放眼远望,才能看清人生春色之所在”
评分:本题共4分,每点1分
16.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
评分: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作者的体会示例:①只有抬头放眼远望,才能看清人生春色之所在。
②看到了人生春色,我们人生就会乐观、积极、坚定。
启示示例:①在生活中,尤其在困难时,要抬头放眼,登高望远。
②要心怀春天,勇敢地往前走。
③将自己心中的春光,融入时代的洪流。
④只要胸中怀有春光,努力创造春天,就会迎来美好的春景。
评分:本题共7分,作者的体会2分,启示2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
(二)说明文阅读(8分)
18.答案要点:①删掉这句话,体现不出核能威力的巨大 ;②文章语言不生形象 。
评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
19.答案要点:核能是清洁的能源 ,核能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运动过程中不会释放温室气体(2分);资源消耗少(或“重量小”),运输过程中释放的温室气体极少(2分)。
评分:内容项占4分,每点2分(只答清洁能源给1分),语言表达 1分
(三)议论文阅读(8分)
20. 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或:反省很重要)
评分:本题 2分
21. 缺乏自省,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评分:两个要点,每点2分
22.【甲】处应填③ 【乙】处应填 ①
评分: 共2分,每空1分
六、写作(50分)
评分标准见《2011中考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