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代词“之”
总复习
2025-05-22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代词“之”
之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点击显示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代词“之”】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解(十六)
高考语文必背:莫言作品《蛙》简介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解答探究题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把握三轮次复习特点,筹划备考高三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黄鹤楼》
高三语文学霸经验分享:只需做到8点就能冲击语文满分
2017年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角度解析及答题技巧指导11
(2016)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考点分析:荀子的遗憾与忧伤
解析2017高考语文古诗歌复习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99095/
下一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复习的试题
总复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