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王珪,字叔玠...阅读附答案
王珪传阅读答案翻译新唐书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志量隐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珪少孤且贫,人或馈遗,初无让。及贵,厚报之,虽已亡,必酬赡其家。始,隐居时,与房玄龄、杜如晦善,母李尝曰:“而必贵,然未知所与游者何如人,而试与偕来。”会玄龄等过其家,李窥大惊,敕具酒食,欢尽日,喜曰:“二客公辅才,汝贵不疑。”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同辅政。帝以珪善人物,且知言,因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而玄龄等亦以为尽己所长,谓之确论。
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魏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帝素服哭别次,诏魏王率百官临哭。赠吏部尚书,谥曰懿。
(《新唐书·王珪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
乐/愿王志之。
B.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
C.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
D.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敕,皇帝下命令。在古代,敕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文中皇帝下命令准备酒食。
B.音家,指伎人、歌女、舞女、女歌舞艺人,她们是继巫而起的真正专业歌舞艺人。
C.枢密,古代中枢官署的统称。太宗任命王珪在中枢官署担任谏议大夫。
D.次,在古代指旅行时停留的处所。别次,指正宅以外的住所,也指宫殿中的便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珪与圣贤交。年少的时候,他就与房玄龄、杜如晦交好,母亲李氏为此感到很欣慰。
B.王珪为人正直。他任谏议大夫之职,与温彦博一起为祖孝孙辩解,虽然太宗大怒,他仍不卑不亢地直言进谏。
C.王珪,以理服君。因此他无论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都深得太宗的信任。
D.王珪谨慎谦虚、实事求是。他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0分)
(1)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5分)
(2)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5分)
4、A解析:断句应依据上下文文意、语气的缓急和行文逻辑。
5、A解析:敕,在这里作动词,命令。
6、A王珪隐居的时候与房、杜关系密切。
7、(1)祖孝孙是位品德美好严谨的文人,陛下叫他去教授女乐手,还斥责他,人们大概认为文人不重要吧!(“修”、“责谯”、“其”各1分,句意2分)
(2)太宗派公主到府中(家中)探望,又派民部尚书唐俭增减药剂饮食。(“就”、“第”、“省视”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他性情稳重恬静,志向度量深邃纯正,对名利际遇看得淡薄,交朋结友绝不随便。王珪年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有人赠送财物,一点也不推辞。他显贵后,给予丰厚的酬谢,即使那人本人不在了,也一定要酬报赡养他的家属。当初,隐居终南山时,同房玄龄、杜如晦结为朋友,母亲李氏有一次说:“你要显贵,但不知跟你交往的是什么样的人,你试着把他们一起约来看看。”恰好房玄龄等人路过他家,母亲暗中观察后大吃一惊,命令备办酒席,让他们高高兴兴玩了一天,她欣喜地说:“这两位客人是公卿辅佐的人才,你将来显贵没有问题。”当时太宗征召他担任谏议大夫。王珪诚恳地收集好的批评意见,常常提出有益的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太宗叫太常少卿祖孝孙向宫中女乐手们传授音乐十二律吕知识,技艺没有长进,多次受到太宗斥责。王珪和温彦博一起进言说:“祖孝孙是品德美好、严谨的文人,陛下叫他去教授女乐手,还斥责他,天下人大概会认为文人不重要吧?”太宗生气地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信,却要顺从下属欺骗君主,替他劝说我吗?”温彦博害怕了,检讨错误,王珪不认错,说:“
我原来侍奉隐太子,按罪应当处死,陛下怜悯我的性命(没有杀我),安排担任谏议大夫,让我尽忠竭力进行规谏,现在却怀疑我有私心,这是陛下亏待我,不是我辜负陛下。”太宗默默无言感到惭愧,于是作罢。
当时王珪和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共同辅佐朝政。太宗认为王珪熟悉朝臣们的人品,又善于评价,于是对他说“:你有透彻的鉴别能力,替我评品一下房玄龄等人的才干,并说说自己同他们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说:“孜孜不倦地报效国家,知道该做的就努力地做,我比不上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征可以当将,回朝可以当相,我比不上李靖;陈事上奏详尽明白,上传下达忠实公正,我比不上温彦博;解决繁重的困难,妥善处理各种事务,我比不上戴胄;全心全意地劝谏皇上,把皇上不像尧舜一样圣明当作耻辱,我比不上魏征。说到抨击坏的,褒扬好的,痛恨邪恶珍惜善良,我和以上诸位都有这个优点。”太宗赞扬说好。房玄龄等人也认为说透彻了自己的特点,称这是精确的评论。
很快王珪调回朝廷任礼部尚书兼魏王李泰的老师。魏王请教王珪怎样做才是忠孝,王珪说:“皇上是您的国君,侍奉他就要想着竭尽忠诚;皇上又是您的父亲,侍奉他就要想着竭尽孝心。尽忠尽孝可以安身,可以成就美名。汉朝东平王刘苍说‘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希望您记住这话。”太宗知道这事,喜悦地说:“泰儿可以不犯过失了!”
贞观十三年(639),王珪病重。太宗派南平公主到府中(家里)探望,又派民部尚书唐俭增减药剂饮食。去世时,享年六十九岁。太宗穿上丧服在便殿哭泣悼念。诏令魏王带领众朝臣到王家吊唁,追认他为吏部尚书,谥号为“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