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都江堰教学设计——课文说明

都江堰教学设计——课文说明

教案设计   2025-01-03

都江堰教学设计——课文说明

课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体散文。余秋雨的散文常揉合山川、风俗、人情、历史与主体评述于一体,其最大的特色是善于在写景、叙事、记人中融进自己的文化感受,有文化感受的灵气。由于散文的内容多是对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反思,因而被人们称为“文化散文”。

这篇游记体散文就属于“文化散文”。说它别具一格,是它没有采用以游踪为线索的一般游记写法,写游览都江堰景观的经过及其所见所闻,而是把景观、人物、历史三者融为一体,按评述—描写—评述的总体思路,歌颂造福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作用,描绘都江堰水流的诱人魅力,赞扬都江堰创建者李冰筑堰的伟大精神。

全文三大部分,评述景观和人物的文字却占了三分之二。显然,作者写作本文,其意图不单在向旅游者介绍都江堰这个景观本身,而是将景观和景观的创建者放到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审视、思考,突出人文感受,使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强的思辨色彩,给读者超出景观本身的深刻思想启迪。用这种写法写游记,让读者耳目一新。阅读课文,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立论斩顺巧妙

长城雄伟、突兀,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曾被国人引以为自豪。然而,作者一开篇就直截了当提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观点。这个观点有魄力、有胆识,非常独特、新颖,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关注。接着,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就长城和都江堰的修筑时间、社会功用、延伸距离、文明特点等进行比较评述、说明后者比前者修筑时间早,社会功用大。前者虽然气势雄伟,但是已逐渐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后者持续不断地提供清泉与食粮,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通过比较,作者肯定了都江堰的历史地位,经济价值和文明价值,有力地证明了自己与众不向的新观点,令人信服。

此外,作者立论非常巧妙。在比较中国历史上这两项巨大工程时,课文用的是“最激动人心”而没有用“最伟大”。一词之差,说明作者行文很有分寸,也省去了一些麻烦。因为长城在国人心目中的“伟大”地位,早有定评,作者无意动摇,也不想动摇,更不想引起争论。但是,它的社会功用毕竟早已“废弛”,而且老态龙钟,“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呢,却“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奉献,“细细浸润,节节延伸”,“永久性地灌溉”着“中华民族”,泽被千秋。两相比较,都江堰当然比长城“激动人心"o显然,作者立足当代,对景观作历史的审视和现代的思考,从它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这个价值取向出发而得出的结论。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不必趋同。

二描写极富有魅力

课文第二部分描写极富有魅力的都江堰景观。作者叙写了游览之前的心态和游踪之后,由远及近地描写了都江堰的水流;先听“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以致自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再看“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这些描写,写出了江水湍急、汹涌奔腾的气势和景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有如置身水流面前的撼人心魄的感受。

都江堰江水的魅力,归结起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满活力,极其“强悍”。你看,它“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它“直窜出去”,撞向坚坝;“撤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让人心魄俱夺”。二是十分“驯顺”,“极有规矩”。你瞧,它撞到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它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在这一部分描写中,作者调动多种修辞手法,赋予都江堰水以生命和感情,把它的力量、奔流和随从人意的驯顺写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上述描写,赞美了都江堰水流的强大生命力,显示了筑堰者精心设计的这项水利工程的神奇功效,也肯定了都江堰景观的游览和观赏价值。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都江堰比长城(“一种僵硬的雕塑”)更“激动人心”。作者虽着墨不多,文字却极有魅力。

三评述发人深省

正由于都江堰比长城“最激动人心”,是那么“极有规矩”和‘锄}顺”,富有魅力,作者不由得将视线转到它的建造者李冰身上。当课文由物及人,由描写都江堰景观很自然地转入评述历史人物的时候,作者不但歌颂了李冰为民造福的伟大功绩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伟大献身精神,而且从为官的政治走向、千年古堰延续至今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历史的审视,述评交替,褒贬结合,内涵丰富,发人深省。

点击显示
【都江堰教学设计——课文说明】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0187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