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分析   2025-01-22

一、问题的提出。

问是新旧知识产生碰撞后进行思维、想象产生的结果,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也是对新知识的渴求。同时,问也是思维活跃程度的一种反映,能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得多。因此,如何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从而使他们有兴趣去学习,并且学会学,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实验步骤。

1.一年级第一学期:培养学生问的意识,也就是敢问。

学生年纪小,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不会问,一个是不敢问,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系统训练,帮助学生克服以上两个问题。

(1)让学生掌握质疑方法。

教师先就一个具体实例,围绕重、难点进行质疑,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质疑,请同学或教师回答。这样,就降低了质疑的难度,使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很轻松、很正常的事。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问题的模式:学到什么了、找到什么规律、有什么不懂的。每节课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围绕这三个模式,充分地想、问、说。

(2)给学生质疑空间。

给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也就等于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3)教会学生质疑评价。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教师的评价和学生间的评价相结合,给他们一个合谐的空间,使他们觉得溶入课堂是件有趣的事情。学生能正确的评价,一方面说明他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也使他提高了质疑的兴趣。

三、实验效果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但差异较大,学习能力不强的较多。喜欢互相帮助,有一定的提问和合作意识。

2.班级课堂效果分析。

全班有26%的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主动发表不同见解;主动释疑,提出有价值的见解,积极参与活动

3.总体效果分析。

从参与度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有价值的见解不多。从成绩对比看,大多数学生进步较大。这里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单就对质疑效果的影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学生敢问的因素――学生的参与意识。

班级合作意识强,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主动评价。通过这一学期对学生敢问的训练,一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使一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解决。

同时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

但还有个别学生,只是去听,去想,而极少去说。加之低年级知识较简单,易理解,很少有听不懂的地方,如果听不懂他们也是等老师去问,等其他同学去回答,而不愿意或不敢问老师。

所以我下一学期的工作重点将放在这一少部分学生的身上.

(2)影响学生会问的因素。

a.知识积累。

从质疑价值看,学生虽然有质疑的意识,但由于知识较简单,他们的质疑多集中在判断正误,以及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懂的地方,而缺乏对知识的形成和知识间联系的认知。这是因为他们知识量较少,还没有构建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

b.思维活跃程度。

班级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有价值质疑的多集中在思维较活跃的学生身上。这部分学生能从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入手,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能准确地指出教师的口误,并很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另一部分学生虽然也问,但多数集中在:我不懂。我还是不懂?"这类模棱两可的问题上。

综上所述,低年级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只要达到学生敢问这一目的就可以了。到了中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积累、学习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开始训练他们会问。问是学生的天性,学到了一定程度,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关键是教师如何创造一个合谐的环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疑问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并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使学生在问与答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四、下一步研究方向:更有效的提高学生质疑质量,以达到会问的目的。

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环节,充分利用40分钟,有效提高质疑效果。

(1)合理安排质疑时间。

可以在课前,出示课题时就让学生提问,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还可以在课中安排质疑环节,学习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把学习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把质疑环节安排在课后,帮助学生回忆新知,及时查缺补漏。

(2)将质疑环节与其它环节有机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刚出示课题就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基本上把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来了,这时再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重点进行自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假设、举一反三。

联想是创造的翅膀,从语文学科角度上讲,创造又是写作的基础,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创造。如:让学生扩展课文内容等。

(4)缩小质疑范围。

不能一句我还是不懂就表示学生会质疑了,那只能说明他敢质疑。要引导学生具体说出究竟哪一步或哪一个知识点不懂,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释疑,同时培养学生有重点的思维能力,也为培养善问作好准备。

(5)提高释疑质量。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因为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

首先不能是学生说:明白了!,就算释疑成功,还应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在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再将问题解释一遍,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质疑与释疑落在实处。

同时还要防止学生钻牛角尖。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后很兴奋,不去注意别人的发言。还有的学生一时转不过弯来,无法理解别人的释疑,自己很着急,同学们也跟着着急,如果处理不当,一方面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到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

第一步,让他们尽量去理解老师及同学的释疑。

第二步,如果第一步释疑失败的话,就先放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后面的学习,以期在学习中顿悟。

第三步,如果第二步释疑也失败的话,只能课下解决。因为时间有限,教学内容较多,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的疑问耽误大多数学生,这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要注意课下一定要同该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已经下课就把学生的疑问放在脑后。

五、几点体会。

1.有些做法和以前的做法很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如何进行操作。是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一步一个陷井的诱导学生去学,还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去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学习的角度不一样,效果也就有较大差异了。

2.小组合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学习,因此要特别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尤其是评价能力的训练。

3.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和手段。

点击显示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0436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