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2011高考福建卷)(含答案解析)
(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这一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A、C、D这三个选项都出现在文章的第②段,作者重点强调的是“价值”的“善”的作用,然后才是经济方面的理解,故A项和作者的认识相反,D项中多了“仅仅”两个字,改变了原意。而B项更是作为反例出现,并不是作者的意思。
2.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文章的内容要点,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作用的信息,整合作答。还有,这道题目稍微简单一点,只要能根据语境,就能总结出答案。在画线的句子的后面,作者用了一个“所以”,这就说明后面就是“与完满和终级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的作用以及所达到的目的。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3.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中,代词“这”的指代内容在前面,也就是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还有,之所以要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是因为这样做的危害很大,对人、对人格、对社会影响极大。然后加以概括。
答案:①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②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