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案例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案例

教案设计   2025-01-21

【教学思路】

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的有关“战争”的材料,然后请同学们针对“战争”这个话题发表总体上的看法和认识,再接着针对最近发生的几次大的战争进行讨论和评述,最后请同学们总结本次学习的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归纳本次活动的主题。

【教学设计】

本次活动主要以讨论式教学为主,主要活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其余的放在课前或课后完成。

【教学重点】

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战争的一些基本知识,理解和平的珍贵。倡导“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的主题。

【教学难点】

对具体某个战争性质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实例】(部分教学实录)

师: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我们在座的各位对“战争”到底有何认识呢?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一代表发言。

生1:“战争”就是“掠夺”

生2:“战争”就是“破坏”“毁灭”

生3:“战争”就是不征得对方同意的侵略性行为。

生4:“战争”是破坏和平的罪魁祸首,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生5:“战争”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

师:这位同学说的语言听起来有点像政治老师的口吻。请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生6:老师,不好意思,这是在字典上查到的,不是我自己想的。

师:原来是这样的,没关系,是可以查字典的。不过我想问一下,你对这种看法能理解吗?

生7:不太明白。

师:同学们,方才这位同学所表述的就是字典上对“战争”的定义。同学们可能也不太理解这句话,那么就请你们根据你们所收集到的历史是的数次战争来体会一下。

……

师:好,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战争”的定义,那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反对所有的战争呢?

生8:我认为是。

生9:我觉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太大了,应该反对所有的战争。

生10:我认为,有些战争不但不应该反对,还应该支持或者是主动参与。

师: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

生11:比如说“抗日战争”。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对。其实这里包含了一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发现。

生12:“战争”与“战争”是有区别的。

师:说的科学一点,就是战争是有性质之分的,一般情况下它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像刚才所提到的抗日战争就是正义战争,像美国入侵伊拉克就是非正义战争。

生13:老师,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战争就并不应该全盘否定的了,那么有许多人都说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这句话又怎么去理解呢?

生14:老师,我认为这并不矛盾。其实不管是正义战争或非正义战争,我认为都应该反对,或尽量避免,因为它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在是太大了。

生15: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战争都难免有人员伤亡,这对死难者及其亲人来说是残酷的,另外战争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社会资源。

生16:我想插一句,刚才他讲战争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这话不太正确。其实在有些情况下,它不但不阻碍社会经济大发展,相反还会促进其发展。我从有些资料得知美国就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才变得如此发达的,他们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战争的。

生17:像美国这样靠战争发财的国家毕竟很少,而且不能因为只看到这些,我们应当从总体上看战争对待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应该考虑到战争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破坏,应该明白它的残酷性,比如有一句古诗所写:“战死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讨论的也很有道理。我们看问题应用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我想告诉大家一句话,就是

“远离战争,热爱和平”。我们在历史已经饱尝了战争的苦果,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人民在过去活现在也正如我们过去一样饱受战争的肆虐,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要努力学习,在将来你们走上社会以后应发挥自身得应有力量来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从刚才大半节课活动情况来看,同学们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思维积极,发言热烈,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体会】

综合性学习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产物。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注重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实践,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这么多年来,大家总觉得语文课最难教。据我观察,新课本刚发下去的那段时间,学生还挺爱捧语文课本的,拣挑那些小说或精美的散文之类的课文,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一番,至此语文课本再也不会受到同学的青睐。一旦具体学习课文,学生花上几分钟时间阅读,感知课文内容明白如话,教师再怎么精心备课,要言不烦,但学生就是提不起精神更谈不上兴趣来听,因为他们似乎都“懂”了。面对语文教学如此尴尬的现状,我认为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关键是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动”起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上述五个解放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教师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彻底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作和使用语文工具……不允许离开这种训练去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有鉴于此,我对综合性学习活动非常重视,并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情况,在教学实际中做如下几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在课堂上真正“活动”起来,真正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因此而爱上语文课。

1、信息收集能力的训练:

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培养的都是将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他们应该具备适应社会的多元化的能力。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只管教课本的内容,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根本学不到实际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就着语文活动课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收集信息的机会,使他们走出课堂这个小天地,学习大语文。在活动前要求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活动主体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里举行成果交流会,交流他们所收集的材料;或者不定期的出相应的给办报,展示他们的收集成果。

2、独立的思辨能力的训练: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复杂的世界,我们所教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入社会,因此,我们不但要教他如何收集和掌握信息的能力,还要教他思辨的能力,教他如何去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如何正确的看待人生、社会和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我们才算为社会培养了真正的人才。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活动内容不定期举行辩论会(赛)或演讲比赛。

3、举一反三,迁移拓展的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单调,课堂气氛乏味,内容枯燥且实用性不高。教师教起来没意思,学生学起来更没意思。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往往只在考试时候才能用上,到社会上确毫无用处,或遇到实际问题压根就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培养一个真正合格的学生,仅仅教他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关键是要教他如何掌握知识和在实际应用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我在语文活动实践课中获课后要求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来分析当前的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以论文的形式或小报告的形式写出来。

点击显示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06493/
上一篇: 日记讲评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