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写作的真谛

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写作的真谛

教学分析   2024-11-30

作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感到十分的困难,即使学习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每当写起作文来也会感到棘手。特别是写游记一类的文章他们感到写起来十分困难,因为学生虽然游览的地方不少,但写起来只会记流水账,而不会抓住特点进行描写。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欣赏课文中的好作品入手,让学生在欣赏名作中感悟写作的真谛。

首先我让学生把游记一类的文章从课本中找出来。随着学生说的顺序我依次把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通过阅读学生把前6个单元中的6篇有关游记的文章全部找出来了。此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一眼就能从文章的题目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类型。当然在这一活动中也有同学找错了,此时同学生一起来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和正确的进行比较,进行鉴别,这一训练目的是为以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审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把所有黑板上列举的文章的第一部分抽出来阅读,并一一进行分析,我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从课文的第一部分可以知道什么?

学生们通过阅读把自己的所得说出来,老师把学生的有益所得在黑板上记下来。

此项训练可以让学生从老师的板书中找出游记文章的共性—即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向读者介绍要去的地方的概况,这样使学生先知道了该类文章的第一部分该向读者交待什么了,为自己写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分析课文的正文,学生对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阅读,他们发现这部分都是向读者按照游记的顺序进行描述的。虽然语言不同,构思各异,但他们的步骤相同;在此我们也向作者学习了从一个地方写到另一个地方的巧妙过度部分,使之文章能够浑然一体,相互照应。

该部分我们既可以使学生学习写作的顺序及过渡技巧,更使学生从课文中欣赏到了所有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以及作者的欣赏角度,例:《观潮》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鸟的天堂》中的静,《九寨沟》的诗情画意和《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章作者的语言不管怎么美,但文章的所有语句都只突出一个中心,描写只突出一个侧面,虽然一个景点有许多的共性,但从中必须突出它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你自己描写景色的排他性和唯一性,使之自己的文章独树一帜。

四、欣赏文章的最后部分,从全册的6篇文章看,最后都有一个小小的总结。总结和文章的第一部分都是相互映衬,使之达到前呼后应的目的。

我让学生在欣赏最后一部分时都要与文章的第一部分比较着来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前呼后应的效果以及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手段以及用词的不重复性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第一部分作者总述部分和最后总结部分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但他们的说法则不同,这就要求作者需要有大量的词汇,以供在写作中使用。

这部分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一是写作应前呼后应;二是表达方式要巧妙、清楚,只有使文章前后有所共鸣,才能使之自己写的文章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五、让学生从老师的板书以及自己读中体会到游记这类文章应分几步来写,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感到学生知道了分三部分写:即总—分—总的形式去表达的,再通过讨论,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师生们的肯定与否定当中,学生能够感悟到原来写文章原来如此。

我再用假如你要写XX景色的话,你想采用什么题目,你想突出这一景色的什么特点,你想分几部分来写,每一部分都写什么?中间的部分你选择哪几个景点能突出你的景色特点?

通过讨论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使之学生下手写作时心中就有了谱,写作起来顺利多了。

综观本次的作文训练看,要想做这种写作的指导,老师必须心中要装得下全册书的内容,掌握此类文章的写作要素,特别要和学生找出本节课中所有文章的共性以及个性,这更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写作的能力,更应在平日的教学中对每一篇课文的分析到位,使学生在这种大串联的课程中,能将平日中的颗颗珍珠串联起来,在这大的综合研究性的课程中能把一颗颗大小不同的珍珠恰到好处地串联在一起,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

点击显示
【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写作的真谛】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0786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