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盘点中国教育•2003:我们在关注

盘点中国教育•2003:我们在关注

教学分析   2024-11-30

◇现象:老师体罚学生的极端事例屡屡见诸报端,师生关系成了微妙而敏感的话题。教师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难教,这是中小学老师的普遍感慨。据调查显示:有35.5%的教师和46.3%的家长认为轻微体罚学生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规范行为。“消灭体罚”和“将体罚合法化”的争论因此绵延不断。

◇赞成体罚者认为,那些打耳光或剪手指等损害身体的或过分伤及自尊的行为应该坚决反对,但教育需要适度的惩罚;反对体罚者认为,体罚会伤害学生的健康、诚实和自信,真正的好老师不需要体罚学生。

◇专家声音:要多看孩子的优点,以欣赏、激励为主,但是善意的批评和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应该把握“是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这样一个度,杜绝一切体罚和变相体罚。用一种更科学的、更有效的、更人文的教育方法来取代传统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没有具体规定的任意惩罚,和根本不许老师罚学生,这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应该尽量避免。

◇呼吁:应该有细致的关于惩罚的规定,约束一下老师在什么情况下允许使用惩罚权,这个权力有多大。制定具体而清晰的教师行为规则。(2003年2月21日,记者谢凡)

考评教师能否靠学生打分

◇现象: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中学在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时,引入学生给教师打分的做法,让学生来评估教师、考核教师,甚至以此作为上岗的依据。

◇正方观点:这种教学评估作为一种教学反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改进教学,有利于学校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为教师的评优、晋升工作等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意识,有利于教师的自省与提高,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反方观点:学生的评价未必能全面、客观、公正,如果学校将打分结果作为教师评职称等的重要依据,并把教师工资同分数挂钩,则有失公允。

◇专家声音:评价教师要客观。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判断能力、价值趋向都不是特别成熟,他们在打分时,更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判断一个老师的好坏。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只看学生打分的成绩,它不是惟一的评价依据。

◇点评:尽管是评定制度日益民主化的表现,是一种进步,但教师好不好,并不能完全由学生说了算。(2003年2月28日,记者谢凡)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作为高等教育扩招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2003年有212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与2002年的145万相比,增幅为46.2%。

◇专家分析:总的市场供需比例不平衡、SARS的影响、市场和人才在对接上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取向等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呼吁:SARS不是主要因素,“扩招导致就业难”的说法也有失偏颇。最关键的是,应当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并坚定“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为自己的生涯发展打下基础。并不断拓宽自己的就业思路,扩充就业的选择范围。(2003年6月13日,记者谢凡、罗伟)

高考查分一定要收费吗

◇现象:2000年,北京,6万人次打烫查分台;2002年,江苏,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巨头联手推出高考查分;2003年,南京,江苏电信120万元独家买断高考查分;2003年,福建,声讯查分费用年年暴涨。

◇众说纷纭:招生考试部门认为,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应当收取一定的费用,且费用不会挪作他用;信息台认为,它们是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定价,而且在这项业务上它们并没有多大赢利。

◇专家声音:信息台独家买断并提供信息有损消费者的利益。而招考部门利用考生和家长的迫切心情,这种赢利是不正当的赢利。

◇建议:公共信息的成本应该由教育部门来承担,由社会来承担,不应该让消费者来承担。即使要承担,也应该制定措施限制垄断,使价格合理。(2003年6月27日,记者谢凡)

如何对付“电子海洛因”?

◇近两年,由网络游戏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游戏的负面影响成为关注的热点,有人说,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网络游戏如洪水猛兽……

◇赞同孩子玩电脑游戏者认为,电脑游戏不仅可以开发智力,从中还可得到启迪,在游戏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

◇反对者的理由是,玩游戏弊大于利,一些经常玩攻击性互动游戏的孩子,他们的“同情心理”比其他孩子差,攻击性、博弈心理往往较强,令人担忧。

◇建议:最重要的是让青少年有是非观念,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使用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调节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另外,学校、家长、社会,各级相关部门要负起责任,给青少年提供最有营养的“食品”。(2003年7月18日,记者谢凡)

孩子,你为什么要自杀

◇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据卫生部门的数字: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除此之外还有约200万自杀未遂者,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中第5位的死因。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就在世界第一个“预防自杀日”的前2天,复旦大学留学生楼发生一起跳楼自杀事件,坠楼身亡的是该校的一名女研究生。六一前夕,在甘肃武威双城镇发生学生连续服毒事件,六天时间里两名学生死亡,四名获救。再往前追溯,今年3月15日,广东省顺德一初中男生,因家长不让玩游戏而自杀,年仅17岁;3月19日,湖北省武汉市初中女生,因家长说她成绩不如以前而服农药自杀……

◇专家分析:易导致青少年自杀的8个理由:躯体折磨;自身性格的弱点;有严重的精神病;有不良或犯罪行为;人际关系僵化;得不到家庭温暖;意外的挫折和打击;环境的变动。

◇呼吁:自杀是一种病态的选择,家庭和学校都应关爱青少年,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少年用更客观、更人性化的内心状态去体验自身,体验周围世界,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概念。社会应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愿每个孩子都拥有健康、美丽的人生!

(2003年9月19日,记者谢凡)

校长是否应该兼课

◇据报道,上海市某区教育局日前一项统计显示:该区重点中学2/3校长不上课,1/3兼课的校长中能完整地给一个班级上语、数、外任何一门主课的人也不多;一般中小学正校长兼课的人数不超过1/3,兼副课的多于兼主课的。

◇校长可以不兼课,有人欢喜有人忧。赞同者认为,校长应具备“进得课堂,讲出名堂”的基本功,绝不能脱离教学一线。兼课有利于校长全面了解学生、老师,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兼课为校长决策提供了依据。

◇反对者以为,校长应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某一门学科的教学。他的重点工作是保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调动一切可调动力量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名校长只是在教学中在课堂上示范和带头,他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点评:学校规模不同,运作不同,兼与不兼,应视校情而定。

(2003年10月31日,记者谢凡)

教案的所有权归谁

◇“44本教案丢失”引发的全国首例“教案官司”在重审后宣判:教案不属作品范畴,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老师认为,教案应属私人所有,它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劳动产品,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有老师认为,教案虽有一定原创成分,但却未必有著作权。

◇专家声音:教案属于为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而做的作品,应当属于职务作品。著作权由教师享有,学校具有优先使用权。

◇据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著作权审判的一审判决应在中级人民法院,而非区法院。教案即是作品,则该案并非财产所有权纠纷,而对于著作权纠纷,基层法院无权受理。

◇反思:优秀教案是个人的财富,也是学校的公共教学资源,学校应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也应重视自己的教案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2003年11月7日,记者谢凡)

英语考试卡住了谁

◇据悉,200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33万,再创历史新高。而英语口语是其中一道难跨的门槛。12月份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开考,据说正在引发“枪手经济”。

◇无论年龄、学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全民学英语”的热潮。

◇专家声音:学英语是好事情,但应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提出学习要求。四、六级考试是有必要的,但是,不应硬性将四、六级作为一个等级的衡量标准,可根据不同专业或择业目的分别做要求,且要求不要过于统一。

(2003年11月21日,记者谢凡、张雯)

教师跳槽该不该

◇近几年,教师跳槽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各地公办学校的“精英教师”跳槽私立学校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名师外流”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反对者认为,仅仅为了高额的报酬,或者诱人的仕途前景跳槽只会让人觉得浮躁。教育者无论何时都应该充满理想。

◇赞成者认为,有流动才有活力。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跳槽应给予宽容。教师跳槽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而且客观上会促使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还能给新调入的单位输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能,从而改进单位的工作效率。

◇点评:教师可理智地重新选择自己的“位置”,但动辄盲目跳槽的行为却并非上策。(2003年11月28日,记者谢凡)

点击显示
【盘点中国教育•2003:我们在关注】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08066/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