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加强实验指导 培养科学精神

加强实验指导 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分析   2024-12-15

加强实验指导培养科学精神

自然学科离不开实验,学生学好自然就必须会做实验,通过做实验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一些生活现象,能够激起他们爱科学的兴趣,从小培养科学精神。当前学生的实验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实验时“不想做,不敢做,不会做,无法做”等问题普遍存在。改变这种现状,从教师指导这方面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的“潜实验能力”的培养

“潜实验能力”是指学生在做实验时的一咱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兴趣浓、情绪高),能力准备(经验足、动手操作能力强)。这一能力的获得来自从小的培养。所以作为小学生初入科学殿堂的领路人,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树立信心,提高动手能力。这时更好地培养他们科学的精神至关重要。

1、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浓,学习就积极主动。教师应该领着孩子在熟悉情境中发现自己所意想不到的东西,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探求的兴趣。如在学习《磁铁游戏》时,我一上课,就出了一个谜语:“一物脾气怪,专将钢铁爱,一碰就沾上,不拉不分开。”让小朋友去猜,接着,演示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用录音机放出动听的乐曲,在一块玻璃上面放了一只脚上沾着铁片的蜜蜂画片,又放了一只没沾上铁片的小白兔画片,然后,拿一块磁铁放在玻璃下面移动,这时,蜜蜂会随着乐曲跳舞,而小白兔却不会,随之我让小朋友去讨论这是为什么。这样便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了新课的学习。

2、深入了解学生,满足求知欲望。自然课我们应带给学生们更多的惊喜和乐趣,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的要求。了解并满足学生的“新”、“奇”、“特”的特点与要求。将课堂内容中显得“高高在上”的知识转化为“平易近人”的且能吸引学生并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通俗化的内容。

3、将学生在“玩”中做,提高动手乐趣。如:《轮子》一课,主要研究使用轮子搬运东西省力这一规律,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因地制宜另外找重物,如一张大桌子或一块大石头,再准备扁担、绳索、小推车等工具,让学生用扁担抬,用手直接推拉,用小推车推,在重物下垫木棍等方法来移动搬运重物,学生自然就兴奋地开展了“真刀实枪”的活动,这样就以生活化的体验代替了模拟型的实验,学生在尝试搬运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其乐无穷。

二、加强实验中主体能动性的培养

在自然课堂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把结论先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验证这个结论的目的去操作,学生充其量只是“依葫芦画瓢”,缺乏新意,把充满新奇的探索过程搞得索然无味。

1、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例如教《磁铁的性质》一课,我们应留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玩磁铁,并启发他们对发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发现我们想要的结论,而且还会提出他们自己的一些想法。

2、让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设想与实践,各自会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感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现象,鼓励各种不同的意见争论。教师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认识,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认识提炼出来。在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将探究活动中获得的零碎、模糊的思维变得清晰直观且丰富多采。

三、学会合作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自然教学实验的主要途径是分组实验,理想中的小组实验是,小组成员情绪高涨,群策群力,有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得到统一。实验中人人参与,有序进行,对现象分析深入,得出正确结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小组实验达到这种境界呢?

1、编排最佳实验组合。让学生自由组合,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予学生充足的时空和材料,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设想的机会,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发挥实验小组作用,培养协作精神。在实验中教师让4-6人为一组,让他们讨论,以保证人人有参与机会。要提倡学生协作完成并鼓励会做的组员帮助不会做的。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可适时安排小组为单位的比赛,这样既创造良好的实验气氛,也让学生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组员的协作精神。

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个体思维活动中的“定势作用积极的一面,但对创造性思维发展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教师教学时要在这方面加以注意:

1、培养学生从一向多转化的能力。实验中,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没有唯一的、固定的现成答案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从一向多转化,打破实验中只有一种方法的思维框框。

2、培养“倒过来想”的逆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走向课外”。课外是课内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小制作、创造性实验、小发明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实验技能,而且在其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只是一件小作品,还是其创新精神的体现,这正是我们教育者培养的目标。教师可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的作业,定时开小发明家会,让学生讲自己制作的经历,谈体会。这样一来学生还会产生成就感,反过来又会激励自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五、加强“主导”与“主体”的谐调共振培养

可以综合采用加强交流与亲身参与这两种方法。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小组活动计划。在学生制定计划前,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或引导学生共同讨论相关问题,在计划制定后,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计划,指出不足,帮助学生完善计划。

此外,教师还要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某个小组的计划的制定工作,主动了解学生的设想与思路,随时进行启发、诱导。在活动的展开阶段,教师应参加一两个小组的活动,主动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及时准确地获悉研究活动的动态,进行相应的指导。在活动的总结阶段,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展现研究活动的成果。要悉心听、看,也可以参与对一些新问题、新现象的分析,讨论。这样,教师与学生合为一个联动的整体,才能真正做到“主导”与“主体”的谐调共振。

总之,在自然教学中,设法使教学措施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做到“出其不意”,同时使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在实验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惊喜与快乐。

点击显示
【加强实验指导 培养科学精神】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11067/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