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案例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多,但求知欲强,他们对《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采用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的丰富的物产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征及中年级学生认知规律。
比喻式排比句.用几个相似的比喻句连用,构成排比句。比喻要合理贴切,要有丰富的联想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教授《海底世界》一文时,为了解决学生不熟悉海底世界景色、不了解海底世界的情景这一现象,我从课始就用课件给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海底世界的全貌。学生在惊叹中有了感情的认识,对美读文章起到了升华作用。接下来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部分——海底世界的声音。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我又利用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1.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所以对于海底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制作课件,通过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请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丽与神奇,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简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可以了解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于是,我就设计“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3. 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情的语言的美。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请学生感悟到语言中的优美。
【教学叙事】
《海底世界》这堂课中,我首先以一名导游的身份用亲切的语言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一同潜入海里去探索海底的秘密,好吗﹖”话音未落,学生情不自禁地拍起手大叫:“好”紧接着,屏幕上立刻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海景图:海参伸缩着肌肉慢慢地爬行着,小鱼快活的在水草中穿梭行进,鲨鱼张开了大嘴在捕捉食物,还有一些五彩的贝类悠然地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旅行……侧耳细听,它们好像在窃窃私语——有蜜蜂一样的嗡嗡声,有小鸟一样的啾啾声,热闹极了再看看孩子们,他们个个脸上带着惊喜的表情,还不时啧啧赞叹。这节课把孩子们的情绪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问:“刚才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的”学生们个个踊跃回答后,把例句读一读。接着我又问:“你觉得海底还会有哪些声音?”这一次,学生更积极了,小手都伸得高高的:“有的像小猫瞄,有的像小鸡叽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力。然后我要求他们按照例句的样子把刚才那么多的想象连起来说一说。在整个这教学环节中,我没有强调“比喻式排比”,只是通过学习例句和模仿例句让学生轻松达到了仿写的教学目的。
有了刚才的练习,再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就不那么难了。学生有的说:“窃窃私语”
意思就是说话声音很小。”
还有的说“窃窃私语”意思就是说俏俏话。在学生回答之后我进行了小结:“在文中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很小,就像人们说悄悄话一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读一读,并要求读出动物们在一起说悄悄话,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教学反思】
学生的想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了解海底的声音,并在欣赏中体会象声词的妙用,还学会了用“有的像——一样——”来说话,既训练了语言表达,又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窃窃私语”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朗读、模仿来理解和运用。随机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的感悟、内化、积累和运用。注意从交流的态度、语气、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交际。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在我循循诱导下,学生的理解深刻到位,思路通畅开阔,想象丰富合理,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学习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