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篇章结构
课后练习
2025-02-21
这首诗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历,抒发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可以看作是对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高度概括。接下来的6句,可以看作是头两句的具体化和分叙。这6句中,写到了长征中途经的五个险峻的处所: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同时写出了红军指战员在战胜这些艰难险阻时的心情。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以下特点:
1、语言高度凝炼:
长征是历时一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壮举,这首诗却只用了寥寥56个字便把长征中所经历的几处险山恶水都反映出来,并点出了这几处的特点(五岭的“逶迤”、乌蒙山的“磅礴”、金沙江的“水”与“云崖”、大渡河的铁索桥、岷山的“千里雪”)真是做到了言近旨远、言简意赅。
2、想像丰富:
这首诗把逶迤的五岭想像为“细浪”,把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想像为“泥丸”,巧渡金沙江之后想像那里的云崖变“暖”,抢渡大渡河觉得那横跨江面的铁索“寒”气森森。这些大胆、奇特的想像,把诗人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表现出来了。
3、两两相对的句式:
这首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十分整齐。“五岭”对“乌蒙”,都是山名;“逶迤”对“磅礴”,都是用来表示事物性质的词;“腾细浪”对“走泥丸”都是一个表示动态的词后边一个表事物名称的词。“金沙”对“大渡”,都是水名;“水拍”对“桥横”,都是表事物名称的词后边一个表动态的词;“云崖暖”对“铁索寒”,都是表事物名称的词后一个表示状态的词。这种两两相对的句式,不但结构整齐、琅琅上口,还能增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点击显示
【《七律·长征》篇章结构】相关文章
中考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
《伊索寓言》选读
不朽的孔子 永恒的《论语》
2010年南京中考古诗赏析22首试题精选
《称象》教学重点
2012中考全面复习六轮大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丑小鸭》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及答案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1)
常州市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12784/
上一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 学弈阅读答案
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