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笔乘仲修劝读论语》阅读附答案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阅读下列文言材料,回答8-14题。
(一)
舒少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马祖常《壮游八十韵》:“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 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
( 取材于《汉书·董仲舒传》)
(二)
公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曰:“宣,而居参之门,三年不学,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学?宣见夫子居宫庭,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应宾客,恭俭而不懈惰,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居朝廷,严临下而不毁伤,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宣安敢不学而居夫子之门乎?”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
(取材于《说苑·反质》)
(三)
李彦平曰:宣和庚子,某入辟雍①,同舍赵孝孙仲修,于某有十年之长。辛丑春,同试南宫,仲修中选而某被黜。仲修勉之曰:“公盛年,一跌何伤?姑归读书可也。”某意不怿。赵曰:“公颇读《论语》否?”即应之曰:“三尺之童皆读此,何必某!”仲修笑曰:“公既知读此,且道‘学而时习之’,以何者为学?”某茫然不知所对。仲修徐曰:“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絺章缯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既欲学圣人,自无作辍。出入起居之时,学也;饮食游观之时,学也;疾病死生之时,亦学也。人须是识得‘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方可以学圣人。”某闻其言,顿若有悟。阮元曰:“学兼诵之、行之。”朱子曰:“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所重者为“学”,公明宣三年不读书,所重者为“习”,学而时习,知行合一,庶乎君子。
(取材于《焦氏笔乘?仲修劝读论语》)
【注释】①辟雍:古时天子所设的大学。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或莫见其面 或:有时
B. 某意不怿 怿:高兴
C. 自无作辍 辍:停止
D. 造次必于是 造次:仓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居参之门 恭俭而不懈惰
B. 宣说之 仲修勉之曰
C. 以何者为学 方可以学圣人
D. 某闻其言 其进自不能已矣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
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
B. 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
宣(我)对这三个方面心悦诚服,却没有学成
C. 仲修中选而某被黜
仲修被选中而我被罢免
D. 非絺章缯句之谓
不是(学)所谓的辞藻华丽的文章
11.下面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春秋》为儒家经书,相传作者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B. 曾子,即曾参,曾皙之子,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也为《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主角。
C. “宣和”为年号纪年,“庚子”和“辛丑”为干支纪年,“庚子”年与“辛丑”年前后相连。
D. 父“赵孝孙仲修”, 是“姓”“名”“字”的合并,与《游褒禅山记》中的“萧君珪君玉”同。
12.请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
13.三段材料对“学”的认识各有不同,董仲舒侧重学的方法,即学习要 ;后三者强调学的内容,其中,公明宣的“学”是 ,曾参的“学”是 ,赵仲修的“学”是 。(4分)
14.材料三倡导的学习观是什么?请联系当下现实谈谈这种学习观对今人的指导意义。(5分)
参考答案: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8、A 9、D 10、C 11、A
12
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曾参离开坐席道歉道:“我比不上公明宣,我还是学习吧。”(“避席”“谢”“其”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3
专心/精力集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公明宣:学习(模仿)老师的做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待人处事);
曾参:读书;
赵仲修:学习圣人(之言之道)
14
从学习的内容上、观念上谈
示例:我认为“学而时习之”是读书并时时行动的意思(“知行合一”、“认识加行动”、“理论加实践”)。当今社会,这样的“学而时习之”尤其必要,书本学习加之身体力行,将所学与行动结合,避免了学生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呆子,众多的游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书本学习。(对意思的理解1分,有自己的认识1分,联系现实,表述顺畅2分)